—再谈中国式离婚当你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位走路的男生在追你,这时你骑自行车,他走路。当你被他苦苦追求的热情所感动,你成了他的女友。当你们成为夫妇的时候,你骑着自行车,他也骑着自行车,同结连理,比翼齐飞。过了一段时间,他有了出息,或当了干部,或开了公司,这时的他已经骑上了摩托车,你还骑着自行车。又过了一段时间,你还骑着当年的自行车,而你的男人已经开上……
—再谈中国式离婚
当你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位走路的男生在追你,这时你骑自行车,他走路。当你被他苦苦追求的热情所感动,你成了他的女友。当你们成为夫妇的时候,你骑着自行车,他也骑着自行车,同结连理,比翼齐飞。
过了一段时间,他有了出息,或当了干部,或开了公司,这时的他已经骑上了摩托车,你还骑着自行车。又过了一段时间,你还骑着当年的自行车,而你的男人已经开上了汽车。以后的以后,你男人出门就是飞机,一天坐五趟飞机在好几个城市里穿梭,你却还骑着一辆老掉牙的自行车。某一日,老公好心对你说,不要再骑自行车了,换辆汽车开吧。你却说,汽车不如自行车好!最后,你男人嫌你太慢,再不等你,就跟那些开汽车坐飞机的女人在一起,而且跟其中一位生活在了一起。
婚姻本身是有条件的
婚姻的悲剧,大体上可以在这个例子中得到解释。天下没有好人坏人之说。好坏的评判主要取决于别人对自己的利益大小。因此,婚姻本身是有条件的。如果你不是女人,那么,你跟男人就没有结合的可能;如果你是女人,但根本不具备女人的特征与功能,那么,你依旧不会被男人接纳。同理,男人也是如此,你再是男性,但假如不具备男人的生理特性,女人还是不会将你喜欢;如果你干脆说你没有生育能力,我想没有一个女人会主动喜欢你。有些男人就因为脸上没有胡须,女人死活不靠近他。择优心理,自古已然;男女性状,必须分明。
婚姻,一定起源于男女双方对对方的某种渴求。这种渴求一定是对方有自己无的那种东西在起作用。如果自己什么器官都有,什么功能都具备,还会无性繁殖,自己就能生育子女,那么,恋爱结婚全是多余。恋爱与婚姻的本意是为了繁衍后代。造物主为了后代生存,在相对高等的动物中普遍推广了有性繁殖机制。从而,繁衍后代必须借用对方的生殖器官。康德说,婚姻就是借用对方生殖器的法律协定。既然是借用,那么就必然有条件,甚至还有价格。
我总觉得,谈恋爱就是市场原则在起作用。茫茫人海,你为何跟他好上,她为何一定要嫁给你?各种因素作用下,你就像挑皮鞋一样,根据自己脚板的大小、身材的特征、经济实力以及审美爱好,最后做出了选择。做出这个决定的本身就是有条件的选择,而且大多是慎重思考下的选择。
既然如此,就没有必要将男女双方的婚姻结合看成是“亲上加亲”。一旦把婚姻看成了人类最高的亲密关系,那么,万一另一种有条件的成分发生作用,自己就会陷入苦恼之中。
那个永远在骑自行车的女人,之所以从将军变成了奴隶,就是因为自己以不变应万变,亘古一辆自行车;而那个变动不定的男人之所以从奴隶到将军,先追你后弃你,跟开汽车的女人结了二婚,就是因为他的本性中从来没有一份安定,他以万变应不变。从走路到骑车再到骑摩托车最后自己开汽车,就是他变动的写照。当年他追逐那个骑自行车的女人,就是他当时的理想与奋进,他没有想得过远,他追到你就算满足。如果他能预感到将来会有汽车,他就不会追你,而一定要等待未来也开汽车的另一个女人。对于这样的男人来说,他的人生哲学非常简单:此时此刻,当你满足了他的要求,你就是他的老婆;当别人能满足了他的标准,别人就可能变成他的太太。水涨船高,他的眼界在提高,他的标准也在提高,结果婚姻的需求也在提高。你还以骑自行车为美,他就无法接受。
因此,必须承认,男女双方的爱情永远都是有条件的产物,甚至是双方谈判的妥协产物。有了这样的理论预设,那么,不管男女,都会对未来情变有相应的预防。中国古代的婚姻基本上没有理论,更没有婚前教育,大体上就是让女人盲从男人。同时,孔孟之道也让男人必须承担女人的生活甚至生存。结果就有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根扁担也跟它走”的奇特格局。现代婚姻绝不可能再是这样。因此,在美好恋爱之中,就要考虑到婚姻失败的可能。婚姻上,好多人吃亏上当,都因为是自觉不自觉相信了孔孟的胡言,读点韩非子可能就不一样。
社会越现代,婚姻越脆弱
如果你是抱定了终生要骑自行车,那好,你对方方面面都有强烈生活诉求的人可就要提防了,万一哪天他开上了汽车,你还在那里骑车子打转,可就要发生“阶级”裂痕了。
不久前,我在电视台工作的一对朋友离婚了。婚前我就认识他们。为了追到这个女孩子,男方可是下了不小功夫,给女方找工作,办北京户口,还到编辑部找关系发文章,好让女友体面。果然,漂亮女人成了他的老婆。三年之内,我没有见过他们。有一次我找他们,接电话的是女方,我开玩笑问老王的大胖小子该出生了吧?对方说,孩子已经怀上了,但不是老王的孩子,而是老马的孩子。我坠入了云里雾里,怎么能跟我开这种玩笑?!后来解释才知道人家离婚之后改嫁了,跟了一个企业主走了,而且正在给这个小资本家怀孩子。再问原委,才知道她原来的先生总是在骑自行车玩,几年来玩的总是那一套,这让女人单调了起来,于是这女子一不做二不休,另攀高枝走了。
如果情感不是有条件的,如果还按照古代中国婚姻的理念处理问题,还会发生这类事情吗?现代社会就有现代社会的问题,婚姻更是如此。社会越现代,婚姻越脆弱,因为男女双方都在现代生活中增加了“择优”的可能,为“见异思迁”提供了便利。所以,男人也好,女人也罢,最好不要总骑自行车打转转!与时俱进不只是社会学话题,同时也是心理学话题,更是我们的情感话题。要想婚姻常年保鲜,就必须给她施肥浇水。连鲁迅都说,爱必须更新才能附丽。山盟海誓没有一点用,有用的是自己的实力。爱情也好,婚姻也罢,统统都在服从这样的道理。婚姻的打造与破灭,鸟儿进进出出那只金色的笼子,城里的人忙着出来、城外的人急着进去,其实,都是替天行道。达尔文说得好:这叫“优胜劣汰”!
人性中最大的动力就是维护自己的存在,而维护存在的最大条件就是把握利益。没有利益,人类无法生存。为了利益,人类才有了男女。还是为了利益,男人开始寻找女人,女人也在寻觅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