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大约到了12-14岁,就会出现子宫周期性出血,从阴道排出体外。这种现象称为“月经”。月经除了以正常血液为主要成分外,还夹杂着有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宫颈粘液以及阴道上皮细胞等。经血呈暗红色。由于子宫内膜含有一种阻止血液凝固物质,所以经血不会凝固,两次月经间的时间为月经周期,即从月经来潮第一天到下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间隔约28-35天,如果经常的间隔短至……
女孩大约到了12-14岁,就会出现子宫周期性出血,从阴道排出体外。这种现象称为“月经”。月经除了以正常血液为主要成分外,还夹杂着有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宫颈粘液以及阴道上皮细胞等。经血呈暗红色。由于子宫内膜含有一种阻止血液凝固物质,所以经血不会凝固,两次月经间的时间为月经周期,即从月经来潮第一天到下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间隔约28-35天,如果经常的间隔短至20天或长达40天,亦属正常范围。
在月经期里由于性激素的活动加强以及盆腔充血等因素的影响,在经前4-5天就开始出现乳房胀痛,下腹部坠胀,腰酸乏力等躯体不适等症状,导致情绪低落,烦燥不安。有的躯体症状不明显,而情绪的变化尤为突出,如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动怒,易冲动、兴奋,有的则闷闷不乐,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影响学习。
月经周期躯体和精神方面出现的异常变化,在医学上称之为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是属于生理正常范围。其发生机理,据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主要与大脑皮层出现暂时性的兴奋性降低,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继而引起雌性激素的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有密切关系。植物神经系统主管人的情绪调节,同时也支配身体各内脏器的活动。因此,经期中的一系列生理变化都可以直接影响人的情绪状态。
当女孩了解到月经周期中生理及情绪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后,就会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月经前的心烦意乱。首先要从主观上注意调节自已的情绪,提高对情绪波动的控制,遇到不愉快的事,最好不要发脾气,可采取不理睬的方式付之一笑。亦可有意识的回避一些矛盾,不去接触那些容易引起争执的事物,以免吵架,减少烦恼,把不良剌激减少到最低的水平。如果自已无缘无故地焦虑,不妨到外散散步,看看。
经前期紧张,既然是一系列生理活动的暂时改变,就不必产生过分的心理负担。家长和老师在掌握了这种生理知识的前提下,就能更好地帮助她们顺利地度过短暂的烦躁易怒的时期,从而使躯体症状减轻,有利于心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