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外性行为通常是与婚外情相伴产生的。婚外性行为一向被认为是比较严重的越轨行为,然而中国古代各朝对于婚外性行为的看法大相径庭,如唐代并不视婚外恋为越轨,相反更多的人将婚外恋看作一种风尚。而自宋明之后,婚外性行为就被视为异端行为并加以禁止了。人们开始将婚外性行为称为“通奸”,并且对此类“犯科”的男女施以重刑。然而近20年来,“婚外性行为”又成为触动中国人敏感神……
婚外性行为通常是与婚外情相伴产生的。婚外性行为一向被认为是比较严重的越轨行为,然而中国古代各朝对于婚外性行为的看法大相径庭,如唐代并不视婚外恋为越轨,相反更多的人将婚外恋看作一种风尚。而自宋明之后,婚外性行为就被视为异端行为并加以禁止了。人们开始将婚外性行为称为“通奸”,并且对此类“犯科”的男女施以重刑。然而近20年来,“婚外性行为”又成为触动中国人敏感神经的词语,并且被一些人贴上了“人性”、“自由”、“权利”等漂亮标签。
对于婚外恋或婚外性行为的原因,各方学者的观点不一,笔者倾向于认为婚外性行为是以下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人内心负罪感的缺失
美国学者马尔库塞认为,文明的进步与负罪感的增强有关,他提出“文明进步所付出的代价就是由负罪感的增强而导致的幸福的丧失”。然而,这一理论在中国似乎不那么成立了,很多中国人对于自己的行为基本不会产生负罪感。这是因为中西文化之间的一个重要差别:宗教信仰。在西方人看来,上帝给予世界光明,并且监督着世间的一切,芸芸众生都是在上帝的眼皮底下生活。但很多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也井井有条地生活在一起,没有随心所欲,靠的是什么呢?靠一种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纯粹世俗的、不成文的社会行为规范。这些社会规范有些演变成法律,有些没有,但是这些规范都被人们从内心中服从着。而中国基本上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长久以来儒家学说一直占统治地位,“礼治”是制约中国人言行的主要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