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否定后表扬我们为何更高兴有一幢宿舍楼的后面,停放着一部烂汽车,大院里的孩子们每天晚上放学后出来玩,他们攀上车厢,在上面蹦跳打闹,喧哗的吵闹声使住户无法好好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一位老人想出一个办法。这天,他对小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今天你们比赛,蹦得最响的奖玩具手枪一支。”小孩子们很高兴,争相蹦跳,优者果然得奖。次日,老人又来到车前,说:“今……
人们对原来否定自己而最终变得肯定自己的对象喜欢程度最高。
另外,这一实验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揭示了人际吸引中的“增减原则”,这些数据说明,人们对原来否定自己而最终变得肯定自己的对象喜欢程度最高,明显高于一直肯定自己的交往对象,而对于从肯定到否定变化的交往对象喜欢程度最低,大大低于一直否定自己的交往对象。也就是说,在人际关系中,我们最喜欢的是喜欢我们的水平不断增加的人,而最厌恶的是喜欢我们的水平不断减少的人。
后来,其他学者的实验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并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人际吸引的增减原则或得失原则”。而阿伦森则幽默地称之为“对婚姻不忠定律”;意指从陌生人处所获得的赞许往往比配偶的赞许更有吸引力。因为后者在日久天长的岁月中对自己的喜欢程度逐渐降低,而前者由淡漠突然转向赞许,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所以说,人们的这一心理倾向中潜伏着对爱情不忠的可能性。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很有心计,他并没有做什么事情,给你什么恩惠,却变着法子叫你对他感恩戴德。也有些人对这一心理效应还不甚明了,更不能做到自觉运用,做事虽然费力却不讨好。
在一家食品店里,顾客们常常喜欢排成长队在一位售货员那里购买食品,而别的售货员却无事可做,一天,店领导问她有什么决窍。“很简单”,她回答说,“别的售货员称糖时,总是先装得满满的,而后往外取出,而我却相反,先装得少一些,过秤时添上一些,并随便说上一句:‘我送你两颗,谢谢你光顾,欢迎再来’,这就是我的决窍。”
其实每位售货员卖给顾客的东西在斤两上都是不多不少的,但是,如果先装多了然后往外取出,顾客会认为是从他的袋子里往外取,在心理上容易怀疑短秤;相反,如果先把糖装少,过秤时再往里添,顾客对售货员产生信任感,还认为自己占了便宜。
因此,我们要善于应用人际吸引的增减原则,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尽力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当所造成的他人对自己印象向不良方向逆转。二是在形成对别人印象的过程中,要避免受它的影响而失去客观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