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红妆爱武装”之痛50、60年代,甚至延续到70年代,是个劳动力匮乏的时代,女性作为重要的劳动力挑起了沉重的扁担一头。不少人一定还记得那个被当时的媒体尊称为“铁姑娘”的邢燕子。毛主席这边在唱着“不爱红妆爱武装”,她那边就被树成了典型。她和那个时代的男人一样,短发、穿军装、结实而强壮,干着男人干的事情——某种程度上,比男人干的还多,因为她们私……
* “不爱红妆爱武装”之痛
50、60年代,甚至延续到70年代,是个劳动力匮乏的时代,女性作为重要的劳动力挑起了沉重的扁担一头。
不少人一定还记得那个被当时的媒体尊称为“铁姑娘”的邢燕子。 毛主席这边在唱着“不爱红妆爱武装”,她那边就被树成了典型。她和那个时代的男人一样,短发、穿军装、结实而强壮,干着男人干的事情——某种程度上,比男人干的还多,因为她们私底下还得干女人要干的事,比如操持家务,生养孩子。
可谓时势造英雄,那个男女整齐划一,甚至抹杀了两性区别的年代,出了邢燕子那样的英雄,并且瞬间成为了60年代初青年们的偶像,成为那个年代的美丽代言人,一如大洋彼岸的玛丽莲·梦露。
在那个年代,谈什么心理压力是件奢侈的事,因为女人的压力就是男人的压力就是全社会的压力,她们与全国人民一样先要解决温饱问题,并为此牺牲了女性特有的纤细与温柔。
* “我漂亮”的勇气
在80年代,说出“我漂亮”这三个字,意味着你正在挑战那个时代及其蕴含其中的文化和习俗,这种力量部分来自西方的影响,部分是女性爱美天性使然。
贫困刚刚过去,整个国家都沐浴在改革的春风里,一些来自西方的文化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脱下暗色军装的女人们开始流行巴拿马裤、蝙蝠衫、马海毛,也在朦胧中追逐着与生俱来的个性与魅力,在军装与蝙蝠衫之间,不少人就这么徘徊着。直到有一天,那个叫做刘晓庆的女人,站在时代前面远远的地方,叉着腰大喊了一声“我漂亮”。
这其实是不可小看的一喊,它印证着中国女人们,经历了漫长的艰苦奋斗并非是无性别差异的岁月之后,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心理归宿。从此,刘晓庆代替邢燕子,漂亮女人代替“铁姑娘”,代言了新时代的美。
在那个精神病人还统一被称为“疯子”的年代,我们也许还很难具体谈女性的心理压力,但勿庸置疑,那个时代的女性已经受到了启蒙,她们开始注意一股源自她们内心的力量——它与压抑差别且顽固不化的文化针锋相对。部分觉悟较高的女性面临两难选择,既如哈姆雷特不断问自己“to be or not to be”?又渴望像刘晓庆一样,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感受,用女性心理对抗着时代的因循守旧。无论如何,在近半年世纪以来,大多数中国女人第一次实现了女性心理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