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玮看电视有个习惯,只要有字幕,就总是盯着字幕看,不管配音是普通话,还是粤语、英语。一集看下来,她常常记不住剧中人物的扮相,老问赵越这个人物是谁。赵越笑说她不是“看”电视,而是“读”电视。许玮推推他,说可能是现在这个职业做久了,落下的职业病,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有的,想改却总是改不过来。赵越说,那你只看没有字幕的。许玮说,我也这样想啊,可绝大多数电视剧都有字……
手机这时响了起来。是沈大明打来的:听说你快下岗了?厉志说,谁告诉你的?沈大明说,你说还有谁?厉志说,赵越那鸟人,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沈大明说,我丢,什么坏事呀,这是好事,我说,你下岗的话,就跟我一起干,保管亏不了你。厉志说,得了吧,你那皮包公司。沈大明说,小是小了点,好歹也是给自己干呀,比给别人当马仔强吧。厉志不耐烦地说,别烦我,正忙着呢?沈大明说,在床上吗,怎么有汽车声音,哟,在车上玩呀,哪个妞儿?沈大明的叔叔又和别人合伙,开了一间营销顾问公司,但没有多少客户前来顾问,主要是卖楼,把一些中小楼盘拿过来卖。租了两间办公室,一间在平湖,一间在南山。南山的办公室主要是做总部用的,财务、后勤等部门在这里。平湖是营销部门,办公室是临时租用的,因为公司卖的楼盘就在那里。那里的楼卖完后,公司签下的楼盘在什么地方,就往那地方搬过去。南山这边加上沈大明,只有三个人:一个三十来岁的妇女,做会计的,一个三十来岁的男人,跑外勤的。平湖那边人就多一些,有十来个,多是俊男靓女,被派出去发传单、做售楼小姐,只有一个女孩留在办公室守电话。经理长驻平湖,是叔叔请来的,据说是这个行业的资深人士。沈大明屈居副经理,叔叔虽然没有明说,但把他放在南山,意思就很明显了,是叫他看住这个家。
沈大明却想去平湖卖楼,因为提成高。叔叔就干过一段时间的售楼员,赚了一笔。要是碰上一个大款、官员养的情人或台湾佬、香港人包的二奶买楼,说不定还可以财色兼收。叔叔却不让他干这个,说你在南山干的是监管全局的活儿,审查合同、看看财务报表、注意公司的动态,这种能力培训出来了,以后你就可以一个人掌管一个公司了,不比站大街强?除了出面和地产商谈楼盘的承销合同,叔叔基本上不在公司,他还做其它生意。沈大明却有些担忧自己能单独掌管公司了,却没有这么一个公司给自己管。凭叔叔给他开的这点工资,积攒几年下来,离开公司也远得很。
因此他又打上了那个印度人的主意。叔叔那辆桑塔纳给他用了,这给他提供了便利,至少比打的出去要有面子一些。印度人名叫Jim,是一家印度零售业公司驻华办事处的经理,整个办事处就他一个印度人,其余全是在深圳聘请的中国职员。沈大明热情地向燕小西提起Jim时,燕小西说他念得像“鸡母”——也就是母鸡,她解释说道。沈大明对Jim绝对比对燕小西热情,因为前者是他的母亲——他对“有奶便是娘”是从正面理解的,并且把他作为自己在商场中的座右铭。
“鸡母”虽然不怎么懂中文,却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任沈大明说得舌绽莲花,他也是巍然不动。他的翻译下班后没有陪他的义务,因此Jim出来玩时基本上成了哑巴,他那简单的几个中文词语只能应付点点菜、喝喝茶、问问路,聊天就不行了。为了能和他增进感情,沈大明请了一个深大的学生,是他老家的,听说能练练口语,那同学高兴得连钱都没要就答应了。但Jim的印度腔同学听起来却有些吃力,再说虽然不要钱,出去玩的费用却还是沈大明掏腰包,再再说那学生的敬业精神有些欠缺,有时候沈大明急得嘴上都快冒泡了,他才姗姗来迟,他还不好怎么说他:人家没收钱啊,纯粹是友情赞助。成本核算下来,没有拣多少便宜,综合起来一考量,更不划算,从此便不再找他。认识燕小西后,就盯住她了,找她是最理想不过的了,生意、生活两不误。要是能强强联手,组合成夫妻档,就等于请了一个终身免费的翻译。无奈燕小西兴趣不大,他的计划进展缓慢。
修车花的钱,他自己掏了腰包。叔叔没有为这辆他自己不常用的车买保险,沈大明不敢把发票拿去报销。钱拿出来后,他心痛了许久,决定找个机会跟叔叔说说,叫他把这辆车的保险买了。但现在不行,公司的业务还没完全展开,说了也等于白说。
他又去找燕小西。他想燕小西对他本人不感兴趣,也许对钱感兴趣,那就换一种方式,先打开缺口,再从长计议。
燕小西正在洗头。和她同住一屋的那个人力资源及管理部的女孩招呼他坐下,然后冲着浴室里喊道:小西,有人找。燕小西问谁呀。女孩说,沈先生。燕小西没吭声了。女孩放下手中的电视遥控板,招呼沈大明坐下。看来她对沈大明的兴趣比燕小西大些。沈大明想是不是找个时间约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