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玮看电视有个习惯,只要有字幕,就总是盯着字幕看,不管配音是普通话,还是粤语、英语。一集看下来,她常常记不住剧中人物的扮相,老问赵越这个人物是谁。赵越笑说她不是“看”电视,而是“读”电视。许玮推推他,说可能是现在这个职业做久了,落下的职业病,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有的,想改却总是改不过来。赵越说,那你只看没有字幕的。许玮说,我也这样想啊,可绝大多数电视剧都有字……
燕小西披着一头湿漉漉的头发出来,和沈大明打了招呼,进屋去了,沈大明跟着进去,燕小西拿了风筒出来,走进浴室吹头发。沈大明坐在她的桌前,翻看她的书,大多是一些英文原版著作,翻了一阵,扔下书来,望着窗外发呆。客厅里那个女孩背对着房门,把电视机声音开大了一些。
燕小西进来了,头发用手绢随随便便扎在脑后,脸上红晕未退,沈大明看来漂亮迷人。燕小西问他喝不喝水,要喝自己去客厅拿,饮水机在客厅里。沈大明说不渴,今天有什么节目?燕小西说没有,打算睡觉。沈大明说,我们出去玩,我有事跟你说。燕小西问什么事,就在这里说吧。沈大明就说了。他一直认为开诚布公是一种美德,对于美德他历来是从善如流。他连细节都谈到了,比如来回由他接送,每小时50元钱——当然这个价码有点低,不过我也是刚起步,你就当帮帮我,做成一笔生意后你还可以拿5/%的利润。燕小西盯住他,说,要是时间冲突怎么办?沈大明说,我会尽量避免,约他前要先问问你。燕小西说,跟生意无关的事,我有权要求不参与。沈大明说当然。
这个协议改变了他们之间关系的性质,沈大明认为相当于签署了CEPA,建立了更紧密经贸关系,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其实燕小西对Jim的印度英语也有些吃力,但沈大明的目的本来就不那么纯粹,觉得她的这些瑕疵还可以接受。好在她是个好学上进的好青年,本职工作又是翻译外贸订单,比深大那个学生要好一些,一段时间下来,这个问题基本解决了。沈大明对Jim说他是做外贸生意的,熟识许多工业界的朋友。牛皮吹得再大,也不怕穿帮,反正背后有他叔叔顶着,急用时就拉他来应应急。潮州人做生意无孔不入,小到站在尘土飞扬的公路边摆水果摊,大到在赛格倒卖内存条、主板等。
Jim对燕小西比对沈大明热情,沈大明不久就痛苦地发现了这个问题。这也难怪,人家俩人可以沟通,而他沈大明还需要燕小西给他翻译,谁知道这妞儿叽哩咕噜地跟他说了些什么,“鸡母”私底下有没有跟她接触?沈大明觉得应该采取措施了,不要把自己弄成周郎,偷鸡不成反蚀把米,成全这个印度刘备。
他跟燕小西说想学英语,叫燕小西教教他。燕小西打断他的话,说你不是说你的美德就是开诚布公吗,直接说出来不就得了?不就是不放心Jim和我吗?再说这是我的私生活,你关心个什么劲儿?沈大明嗫嚅着,我绝对没有你这个意思,绝对不想干涉你的私生活,我只是想上进,我上进还不行吗?燕小西说,行啊,一小时100块。沈大明在心里叫了好几声爷爷,一咬牙答应下来。他说这几年我把当初学那点东西全还给老师了,你教我要耐心点,还有,要寓教于乐,我说累了你不能强迫我学,我要学你不能找借口不教。燕小西觉得这人真是赖皮得可以。
沈大明后来对燕小西的评价是:她是个拒腐蚀永不沾的好同志。对待Jim的骚扰,她采取的是当初对待沈大明的那一招: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她对沈大明说,印度人黑得不纯粹,不像非洲兄弟那样有光泽;白得不彻底,没有欧美大款那种白中带粉好看;黄得不地道,不如亚洲同胞那样有味道。除了皮肤,Jim的外型也乏善可陈,典型的亚洲体型,谈不上健壮二字。沈大明半信半疑,不过他不想去深究这个问题。
他现在不关心Jim的皮肤和体型,他关心他这个月有多少订单要在深圳采购。叔叔那里已经说好了,答应他再做一块电器公司的牌子,Jim来了,就把营销顾问公司的牌子摘下,挂上电器公司的牌子。至于货源,完全不用愁,潮汕一带有多得数不清的煤气炉厂、电扇厂、风筒厂,价格便宜,订单一到手,把货拉回来,再找家公司给点钱,就可以报关出货。沈大明踌躇满志,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