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原则没激情没目标―――“我很想工作,但活着并不像活着,我不想责怪谁……”这是25岁的韩国著名影星李恩珠在自杀前留下的最后一段话。“活着并不像活着”,怎样一句沉重而意味深远的感慨!在瞬息万变的娱乐圈中,凡此种种的例子多不胜数。《夜宴》的导演冯小刚日前向媒体透露,前几年执导喜剧已经产生了“职业倦当,所以这次才会转型成“大制作、大阵容、大专家”的……
没原则 没激情 没目标―――
“我很想工作,但活着并不像活着,我不想责怪谁……”这是25岁的韩国著名影星李恩珠在自杀前留下的最后一段话。“活着并不像活着”,怎样一句沉重而意味深远的感慨!在瞬息万变的娱乐圈中,凡此种种的例子多不胜数。 《夜宴》的导演冯小刚日前向媒体透露,前几年执导喜剧已经产生了“职业倦怠”,所以这次才会转型成“大制作、大阵容、大专家”的风格,相比较小成本又要费尽心思搞笑的喜剧来说,容易不少。
其实,这种无所适从、困顿麻木的“木乃伊”感觉,不只明星会有,就在身边的职场中,都时有发生。为什么热血沸腾的青年人会变成“木乃伊”?它跟我们常说的“职业倦怠”有何不同?你是否也有过同样的体会?
北京博爱心理咨询中心的资深心理咨询师刘铁刚表示,所谓的“木乃伊”,原本是指没有任何灵魂和思想的肉体躯壳,而这个概念被引申到职场中,更多地是在形容一种缺乏激情和创造力的平庸工作状态:原本热火朝天的奋斗激情,到头来只剩下对工资奖金的较真抱怨;原本创意十足的工作灵感,现如今已转变成到点下班的机械模式;原本真诚执蓍的处世心态,也不知不觉被驯化得卑微而麻木……
刘铁刚指出,“职场木乃伊”使人们的感受在一定时间内迅速下降到正常标准之下,同时削弱着一个人关于激情的感受力和爆发力,并且影响到工作上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的发挥。但它并不完全等同于“职业倦怠”,二者之间存在着程度上的区别和差异。
“职业倦怠”通常是指个人职业生涯中出现的一种疲劳状态,它可以通过自身的免疫和调节,重新焕发工作的热情与灵感;但“木乃伊”则属于比较极端的表现形式,当事人可能彻底陷入了某种消沉的精神状态,并且没有寻求帮助和解脱的意识,属于职业负性倾向的一个典型代表。如果一个人的敏感程度和自我控制力都比较薄弱,那么初期的“职业倦怠”很可能会一路发展成浑浑噩噩的“职场木乃伊”。
前期预警
注意四大危险信号
下午3点半,雪莉在椅子上伸了个大大的懒腰,一边搅拌着速溶咖啡,一边寻找一个可以眼神交流的对象。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