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我们,患上了“社交过劳症”。我们的心灵是孤独的,但是热闹的生活掩盖了真相,那样的生活像穿上了红色跳舞鞋一样无法停止。“一个人的时候会很孤单。”狐狸说。“在一群人之中,人也是孤单的。”小王子说。在孩子的童话里,孤独是个灰色的东西。在成人的世界里,“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孤独依然是面目可憎的。……
对于具有创造天赋的人来说,孤独是决定性的因素。
因为创造性的活动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触及自己心灵深处的思想与感情,这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在孤独状态中进行内在的整合。包括哲学家康德、维特根斯坦、科学家牛顿、音乐家贝多芬在内的很多世界级天才,都是性格极内向、没有建立家庭的人。他们的身世阅历、性情气质及成就中蕴藉的人格风韵,都将孤独的内涵演绎得淋漓尽致。
孤独是自我意识的觉醒,个人空间的捍卫,自由精神的流放,想象力的翩飞,智慧的沉潜。孤独可以让我们清醒地自省、更好地自知,在精神上得以成长。善于孤独的人,是真正从容的人。因为他们可以把交往的需求和独处的需求很好地平衡,从不失控,从不用繁忙代替空虚,也不让繁忙侵占孤独的时光。
孤独对爱情和婚姻关系也有莫大的好处。
两个人一开始的相处总是会有谦让,制造浪漫,构建共同的朋友圈子,对性生活同心协力,对彼此的需求体贴满足。习惯成自然之后,两人会有摩擦,会漠视,也会忽视。于是就会觉得:“他(她)不再像从前那样爱我了!”其实原因在于,两人原来的生活节奏不那么合拍了。这种时候,更好的方式是给爱情放个假,孤独一阵,再重新找到一个合适两人的节奏。站在原地互相指责永远都不可能解决问题。
在西方,修道院之类的静修之地总是在假期前被预订一空,许多人通过住到那里来享受正面的、建设性的孤独。
某一期访谈节目中,观众问一位艺术家:你常年在外地拍戏,儿子一个人在家,你怎么让他适应这种处境?她回答说:学会孤独。 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缺陷,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遗憾。 只有懂得孤独的人,才能够在人群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