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真如秋叶般静美么?我看到了死神降临我感到了生命逐渐走向终结,看到了死神降临。我这一生应该说相当不错,做了些不错的事,遇到些不错的人,还同时和两个女孩做过爱。我活了40个年头,曾经觉得自己老了,而一次致命的意外事件让我改变想法,又找回了年轻的感觉。十月的一个星期天,我在家休息,洗了个澡,换了条短裤,打开电视看巨人队比赛,并且打算边看……
“濒死”的四种版本
医学家说:所谓濒死就是持续性的深度昏迷,意识丧失,呼吸停止。但是,思维活动并没有完全结束,它还在缓慢地进行,所以会产生梦幻。 当人从深度昏迷中苏醒后,常会保持对这种梦幻的记忆。濒死体验是因为窒息而致的死亡幻觉,它是因感觉缺失而造成的。生物学家说:每个人在死亡时,大脑都会分泌出过量的化学物,这种化学物有时能够引起奇特的幻觉。
心理学家说:濒死体验就是人在死神降临的时候,短时间内的主观体验。濒死体验者所经历的主要体验阶段是:生活回顾、意识与躯体分离、躯体异常、时间停止感以及情感丧失等。哲学家说:从人的感受上说,濒死就是经历了死的体验:大脑的思考仍可以自主,只是在强度上受到制约,比如在心跳很快或肚子很饿的时候,看见具有一点恐怖性质的事物时会变得惊骇莫名。
他到底体验了什么?
1. 初期 感觉自己即将面临死亡
体验者自述:“我停留过的地方都有一大摊血,简直像恐怖片《闪灵》里的镜头,我真怕我的死法都跟剧中一样。”
生理分析:尽管处于身体无法动弹的死亡状况,此时大脑表面皮质却尚未完全停止活动,所以濒死者本人的意识与听觉非常清楚,能够充分掌握周遭的动态。
心理剖析:其实这是出于濒死者的个体保存和防卫的本能。因为在死亡的威胁下,过度地悲伤、恐惧和紧张均会加速人体能量的消耗,从而使死亡更快到来。
2. 中期 回顾一生
体验者自述:“我总结了我这一生应该说相当不错:做了不少不错的事,遇到了不少不错的人,还同时和两个女孩做过爱,真是死而无憾了。 ”生理分析:大脑的深处有两个地方叫海马与杏仁核,与过去记忆的保存有关。濒死体验者快速地回顾一生,如录影带快播一般,是两者尤其是海马活动所致。
心理剖析:实际上这是濒死者诞生记忆的复苏,它是人体特殊细胞的特异功能。濒死者借自我安慰和幻觉满足,本能地消除坐以待毙的沮丧情绪,同时重复自己一生的辉煌时刻。
幸福感和从痛苦中解脱感
体验者自述:“我觉得平静和满足。想到医疗保险不用交了,再不欠谁了。”
生理分析:濒死者常经历无法形容的喜悦或舒适是脑部内啡呔的作用,因为大脑深处在紧急状况下会分泌这种类吗啡物质,使痛苦消失,并出现舒服的感觉,多巴胺与催产素可能也有关系。
心理剖析:濒死者不愿过早死亡,试图从感觉上否认已经跨进了地狱大门,象征性地逃避体内痛苦。这些人中大多数在生理和心理上具有较强的适应力,他们觉得自己在随风慢慢地飘扬,当飘拂到一片黑暗中时,感到极度的平静、安详和轻松。
3. 中后期 肉体脱离体验但意识尚存
体验者自述:“送到急救室时,我已由于失血过多而体温过低,但我还听到抢救人员说我‘年轻、高大、身体健康……’。”
生理分析:这是濒死体验者最具特征的体验——脱离肉体。事实上,脑部在进入缺氧的状态下,仿佛剥夺了一切感觉输入,会任意放电以至于产生幻觉。
心理剖析:这种意识逸出体外的情形多出现在濒死体验中后期。大多数体验者觉得身体形象脱离了躯体,在远处极其冷漠地观察着医生们在自己躯体周围忙碌着。这种躯体外的身体形象具有呼吸、脉搏等生命征;而且有时会返回躯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