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咨询,跻身于精神病人当中我坐在一家精神病院的门诊走廊,不时瞥一眼心理咨询室那扇浅黄色的门。人多,嘈杂,空气有点污浊,护士不时扯大嗓门叫号。一个40多岁的男人,坐在距我1米远处,对着空气念念有辞,目光呆滞,表情僵硬。另一个年轻人站在走廊当中,旁若无人地唱“心太软”,歌喉洪亮,手舞足蹈——他把医院当成歌厅了。旁边一个白发老太太,是他妈妈吧?不时过……
那间心理咨询室,我是闯进去的
心理咨询算得上现今的热门话题了。在网上和报上看到许多关于心理保健的文章,总不忘提醒你一句:“如果××××的话,赶快去找个心理医生咨询一下。 ”但经过这两次,我对所谓的心理咨询和咨询师,充满狐疑。后来看到报道说,现在的心理咨询很乱,有人没有受过任何正规训练就可以自称咨询师,瞎给人指点;一些综合医院开设的心理咨询,咨询师就是以前的内科、神经科医生,其实并不懂心理学。
有了心理问题,本来就已很痛苦,去做心理咨询,需要的也不止一点点勇气,如果偏偏再遇上错误的咨询师,那才真是“雪上加霜”。
一天,姐姐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唐登华”。姐姐说:“昨天电视里介绍这位咨询师,去找找他吧。”
无论如何,我决定再试一次。
去了精神卫生研究所,但没挂上唐大夫的号,不甘心就这么原路返回,于是一直坐在诊室外等。我知道做咨询时不可以被打扰,犹豫着不敢敲门。
过了很久,门开了一下,有个人被叫了进去(后来想,他可能是陪着来访者的人)。他能进去,我为什么不能呢?心嘣嘣跳,跟自己说:“赶快呀!这可能是你惟一的一次机会了。你不救自己,等着谁来救你?”鼓足勇气去敲门,也不等里面答应,就闯进去了。
我想找的唐大夫,正在里面坐着呢,哎呀,看上去很严厉。他双目炯炯地望着我,问:“你有什么事?”语气尚算温和。
我说:“唐大夫,我从很远的地方来,没挂上号,能给我加一个吗?”他问:“你怎么了?”我赶快说:“我得了抑郁症!”
大夫就笑了,“你怎么知道自己有抑郁症?”我也顾不上旁边有人了,飞快地把自己的情况讲了一遍。他说:“你看这样吧,我现在很忙,还有别的来访者在等着,我向你推荐另一位医生。”
就这样,我被转荐到另一位医生那里。
他说的我也不是不知道呀
这位医生很年轻,后来知道,他是唐大夫的一个学生,来北京进修的。我觉得这位医生,怎么说呢,还行吧,人挺热情的,但似乎经验欠缺一点儿——看上去年纪不大,生活经历好像也比较单纯,对我的境遇,并不能深入地理解和体会。
有一次问他:“你是不是挺小的呀?”他说:“你是不是更信任老大夫?”我连忙否认:“不是不是。”
不过,上两次咨询,已大大降低了我的期望值,所以也并没有感到太失望。我在他那里一共接受了4次咨询,每周一次,每次一个主题。第一次,谈我和父亲之间的事,第二次,谈我和老公之间的事。还有,这星期碰见些什么事情,他就会让我说一说,还让我把从小到大遇到的不愉快事尽量讲给他听,然后帮我分析。
有个人陪着谈谈,是会感觉好些。那种倾诉的过程本身,也会让情绪得到一种清理。但这几次咨询,也不过如此,有时就觉得:“他说的这些我也不是不知道呀,换谁不会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