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对厌食症的诊断,往往都与“怕肥”连上关系,认为患者对本身的体重及体形有极度歪曲的概念,相信是基于传媒及时装界那过分标榜消瘦身材的文化影响但是,根据一些东方的资料,我发觉有超过一半以上病人,都不是基于减肥而厌食。他们的厌食,更多是因为爱恨纠缠。厌食的幻象与真相父母的最大克星,莫如儿女患上厌食或暴食。西方厌食,多为形体……
西方对厌食症的诊断,往往都与“怕肥”连上关系,认为患者对本身的体重及体形有极度歪曲的概念,相信是基于传媒及时装界那过分标榜消瘦身材的文化影响但是,根据一些东方的资料,我发觉有超过一半以上病人,都不是基于减肥而厌食。
他们的厌食,更多是因为爱恨纠缠。
厌食的幻象与真相
父母的最大克星,莫如儿女患上厌食或暴食。西方厌食,多为形体;而东方厌食,却常因情感。翻看古代对厌食症的描写,除了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文化潮流,我觉得最有趣的,莫过于明代汤显祖的著作《牡丹亭》。书中的小姑娘杜丽娘,足不出户,在后园的牡丹亭下做了一个梦,梦见与情人幽会,醒来茶饭不思,结果一命呜呼。如果说杜丽娘是为情而拒食,不如说她是为一个幻觉而绝食。我自己见过的厌食症案例中,的确有几个类似杜丽娘症状,这些年轻女孩本身条件上佳,但不知何故,就是出不了家门,无法投入外面的世界,即使有很多曾经有赴洋经历,但总是千方百计地回到家里,纠缠在父母的关系中,维持着一个铁三角的局面。
我问其中一位已经奄奄一息的少女,为什么要饿死自己?她说,因为我要父母知道,我们过去的日子是多么的温馨,我想回复那段时光。后来才知道,这少女的父母以前的确恩爱,但是夫妻二人慢慢地积累了一段怨气,愈来愈难以共处。不过他们很少吵闹,倔强的母亲只是顾着面子,对丈夫不理不睬。女儿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对母亲说,你可不可以让自己的脸面好看一些?母亲气得怒不可言,她不明白女儿为什么每天重复着一句话,只感到厌恶万分。这女儿的幻象,不是她自己的情,而是父母间的情。
在理智与厌食之间
正常长大的人,无论父母之间有多少解决不来的矛盾都会放下,知道要走自己的路,不能永远背负着父母。但是很多有饮食障碍的青年,往往把父母的事变成自己的事。因此,我们叫这病做长大的问题。另一位少女,认为父亲过于大男人主义,病了八年。始终要双亲受累。她对父亲说,如果没有我这病,你会低声下气地听我的话吗?连母亲都对她说,我们上一代有很多事情是你所不能了解的,你别管我们,管好你自己的事就成。但是女儿无法理解。多年来,她只愿投入父母的漩涡,她没有自己的梦,只有父母的事。这些病人,在清醒时都是十分理智,而且分析能力很高,但是发病时,立刻就变成一个不能自制的小孩子。圣诞前,一位少女当着父母亲宣布,我想清楚了,再也不能把精力都放在你们身上,我已经荒废了不少时光,看着我的同辈都事有所成,就是我自己与这周遭世界格格不入,我再不拍马直追,这一辈子都完了。她说,那是她的新年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