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所在的这个城市的大学里有三个大学生因为恋爱而殉情。其中两个是一起跳的楼,这话不确切,而是男生把女生推下去后,自己接着跳了下去。另一个是当着男朋友和后任女朋友的面,从长江大桥上跳了下去。想想我们当老师的也真够冷血的,因为这三个人不是我们系的,我们不认识,所以当时大家说起来时,都是轻描淡写的,好像与自己根本……
今年以来,我所在的这个城市的大学里有三个大学生因为恋爱而殉情。其中两个是一起跳的楼,这话不确切,而是男生把女生推下去后,自己接着跳了下去。另一个是当着男朋友和后任女朋友的面,从长江大桥上跳了下去。
想想我们当老师的也真够冷血的,因为这三个人不是我们系的,我们不认识,所以当时大家说起来时,都是轻描淡写的,好像与自己根本不相干。
为什么大学生与老师的关系这么遥远?或者反过来说为什么老师离学生那么远?
我上过师范学校,然后上的大学。师范学校毕业20年了,大学毕业16年了,我最留念的还是师范学校,而不是大学。为什么?朴素的说,师范学校的老师像父母,像亲人,而大学老师个个高高在上,上完课就走,四年下来,叫不出学生名字的老师比比皆是,学生不喜欢老师,对老师没感情的也比比皆是。
学生进了大学,自由了,这话不假,可是这种自由未必是他们真正想要的。大学生潜在的问题比高中生更多,比如离开家乡来到城市上学的大学生,环境变了,老师变了,同学变了,如何适应这种新的环境,确实需要老师的指点和关心,但是我们老师为他们做过什么?大学老师只是教书,在育人这一点上,可能是所有不同级别的老师中做的最差的。
大学生年龄处于18到22岁这个最敏感的青春初期,对异性有好感,这种感觉到底如何应对,在左右为难时他们可以跟谁述说?谁能为他们点化一下?应当是老师,但是老师做了吗?连学生的名字都叫不出来,学生会跟你说心里话吗?
还有大学生对性的问题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谁会站在关心、疼爱他们的立场去帮他们正确对待和处理,而是不闻不问,出了事情才想起来事后惩罚或亡羊补牢,或简单应付了事。大学生为情所困,在跳楼、跳江前,难道就没有任何事前的症兆吗?他们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向谁倾述?难道在悲剧发生前,就没有任何的援助措施和机构能帮他们缓解内心的、非以死来解决的冲突吗?大学对学生的命看得还真是不重,至今好像还没有哪个大学校长因为学生自杀而被免职的,这不就是个明证吗?
青春就那么几年,在茫茫人海中能让青春的你对之产生好感乃至动情的人其实是不多的,他或她的存在并能在你面前出现,这是上天的恩惠,我们应当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他或她,得不到他,能远远地看着,在心里默默地想着,痛并快乐着,这又何尝不是上天给我们的一份丰富的情感体验呢?
以我40岁的人生体验,以70岁计算,已经活了一半的年龄,我要说人的这半辈子能让我为之动情的人太少了而不是太多了,对于这样的人的存在,我说感谢还来不及,又怎么能下得了手杀他或自杀?
这冥冥之中的好感乃至动情是悲苦人生中的一抹亮色,得不到,就在心里默默地思恋,又何尝不好?干吗非得谈上恋爱,过上性生活,或者还以次为要挟,非得对方跟你结婚,与你生子?当对方不乐意时,放他一条生路,也放自己一条生路。能白首到老,那是最好,不能的话,应当感谢他或她与你相处这段时间给你带来的情感体验,这是人生不可多得的体验,不是任何人都能带给你的。所以让我们抱着感恩的心情来恋爱吧,即使分手也不要伤害彼此。
让那前世今生的痛在心底沉淀,直到遇到另一个更适合与你结婚生子的人的出现。如果人生事事能心随我愿,那就不是人生啦,那是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