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思考、探索心理与生理、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现代科学已经认识到心身之间的关系,它既不可分离,又相互影响。从日常生活和工作这个角度讲,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可谓一枚硬币的两面,而心理健康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比生理健康更重要。试想,一个原先身体很健壮的年轻人,如果老是怀疑自己得了什么重病,就会整日心情忧郁,陷于焦虑、抑郁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睡眠不足的后果相当严重。研究显示,睡眠不足可以导致免疫力下降,而长期维持每昼夜不足6.5小时睡眠,则会形成“睡眠赤字”和“健康透支”,缩短生命。与此同时,许多人透支睡眠的同时,还伴随其他不良生活方式,如酗酒、抽烟、泡电视或网上遨游,少部分人甚至通宵达旦。其结果是时常感觉疲劳乏力、头痛、注意力难以集中……专家呼吁,早点入睡,不要从自己的健康银行里提前支取美好年华。
有时只需笑一笑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还包括抓住任何时机,该笑的时候一定要笑。当然,可以是开怀大笑,也可以轻轻一笑。笑其实是一个人心身是否健康的指针,当你笑的时,身体会发生系列的积极改变,如心跳加速,大脑及身体的血液供应增强,肌肉放松。另外,随着笑声,大脑内啡肽的分泌水平也会增加,从而进一步改善情绪。如果可能,要尽量创造一些让自己笑的机会。
调整饮食
众所周知,平衡的饮食,充足及良好的睡眠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但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些因素对心理健康也同样重要。最近,英国的心理卫生协会让一组人有意调整自己的饮食,避免摄入容易导致紧张的食物(如糖、咖啡等),同时有意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量。调查结果发现,88%的人认为这种新的饮食有助于改善自己的心身健康。
远离烟酒
许多人在烦恼时喜欢借助烟草或酒来缓解自己的情绪。吞云吐雾对身体的害处众所周知,而饮酒的害处则很多人认识不够。在公众中甚至在专业人员中至今还有人相信“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说法。殊不知,这种说法迄今尚无切实的证据。而且,“适量饮酒”对个体来说相当困难,倒是有许多人从所谓的“适量”很快过渡到“过量”,或者自己虽然认为是“适量”,其实已属“过量”,且危害已出现。
完整的健康包括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只要你用心去经营,健康就掌握在你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