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一个身体健康,没有明显的精神疾病的人就被认为是一个健康的人。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不仅身体健康很重要,心理健康也同样重要。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没有明显的精神疾病的人并不都是心理健康的人。您的心理健康吗?请看下文12大心理健康标准详解。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人……
3、意志健全、行为协调。意志的健全在于行动上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人的意志通过行动表现出来,而行动又受意志的支配,心理健康的人意志与行为是统一的、协调的。
4、注意集中度。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是判断心理健康与否的一个有效指标。由于人的注意总是和心理过程的障碍相联系着的(如情感、意志和感知障碍),一旦发现某人非常容易分心,不能自制,就说明他的心理已经有问题。
5、完整统一的人格。心理健康的人有相对正确的信念体系和世界观、人生观,并以此为核心把动机、需要、态度、理想、目标和行为方式统一起来。如果某人经常欲望与信念相违背,需要与良心相冲突,行为方式与态度不相一致,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既缺同情心,又无责任感,那么他的心理必定是不健康的。
6、面对现实,接受现实,适应现实,改变现实。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他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这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具体说来,表现在三个方面:①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②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③处理、应付家庭和社会生活的能力。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尤人,因而无法适应现实环境。
7、适度的反应能力。外界事物的刺激必然要引起人们的反应,但这种反应必须是适度的,既不十分过敏,也不极为迟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