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一个身体健康,没有明显的精神疾病的人就被认为是一个健康的人。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不仅身体健康很重要,心理健康也同样重要。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没有明显的精神疾病的人并不都是心理健康的人。您的心理健康吗?请看下文12大心理健康标准详解。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人……
8、心理特点与实际年龄相符。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一般心理特点与所属年龄阶段的共同心理特征是大致相符的。这可从三个方面加以判断:①看心理活动与外界环境之间是否统一,他的言行有没有过于离奇和出格的地方;②看心理活动过程之间是否完整和协调,他的认识过程、情感体验、意志行为是否协调一致;③看心理活动本身是否统一,他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
9、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都能做到恰当、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分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泰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的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会面临的心理危机。
10、接受他人,善与人处。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在生活的集体中能融为一体,乐群性强,既能在与挚友团聚之时共享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之时而无孤独之感。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妒、畏惧、敌视等),因而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自别于集体,与周围的环境和人们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