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节奏很快,很多人一年到头都为了事业兜兜转转,很难停歇下来。但无论再忙,人们总是会挤出时间在清明这一拜祭祖先的传统节日里,阖家团聚,上山祭祀。清明节的祭扫,是一种有规律性的看望,也是一种和已经逝去的亲人在情感上的连接方式。和其他的传统节日不同,清明这一天,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今年,清明节首次……
生活节奏很快,很多人一年到头都为了事业兜兜转转,很难停歇下来。但无论再忙,人们总是会挤出时间在清明这一拜祭祖先的传统节日里,阖家团聚,上山祭祀。
清明节的祭扫,是一种有规律性的看望,也是一种和已经逝去的亲人在情感上的连接方式。和其他的传统节日不同,清明这一天,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
今年,清明节首次成为法定假日。这一传统节日的法定化,让很多人读到了隐藏在节日背后的心理学意义。
今年清明浙江将有700万人祭祀
小霞毕业四年,一人在杭打拼。平时的日子里,工作占据了她的大部分生活,生活常常被动而又枯燥,面对着看似永远忙不完的活儿,小霞的状态是:聚会,推掉。电影,搁置。年假,作废。
但每年,除了春节以外,只有清明这个特殊的日子能给予小霞无限的动力,对工作说No。即使再忙,小霞也会请上一天假,坐上两三小时的长途汽车,回一趟老家。因为清明对她而言,除了祭拜祖先的意义外,也是整个大家族难得团聚的机会。
今年,发改委调整假日方案,将原有的三个黄金周保留两个,取消五一黄金周,同时将除夕、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四个民族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经调整后,法定节假日总日数由十日增至十一日。
对许多人而言,假日方案的调整,并不只是简单的数字提升而已,传统节日的法定化,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人们心理的一种解读。
清明节一直是举家祭祀祖先的日子,但在以前,因为没有固定的假日所支撑,大家都是赶在周日去扫墓或祭奠先人,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充分体味其传统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今年的假日改革后,大家不用再行色匆匆地来回赶路,三天的假期让生活的脚步和节奏舒缓下来。
如今,谈起清明节,越来越多的人脑海中闪现的画面,不再只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除了扫墓,清明也意味着一家老小,在春暖花开、桃红柳绿的日子里,踏青采风看风景。
古代,清明节的习俗便丰富有趣,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穿插进行。这是一个富有特色的日子,在这一天,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
对于这样一个重要节日,有关部门的预计是,人们会选择在4月4日、5日、6日三天清明假期集中祭扫。据初步预估,清明节期间,浙江将有近700万人进行各种祭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