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心理救援行动正在四川灾区展开,本报连线两位心理专家一两个咨询门诊不能解决问题心理救灾是一项长期任务记者:汶川大地震救灾正从抢救生命阶段转向受灾群众安置和心理救灾阶段。心理救灾阶段大约需多长时间?时堪(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
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心理救援行动正在四川灾区展开,本报连线两位心理专家
一两个咨询门诊不能解决问题
心理救灾是一项长期任务
记者:汶川大地震救灾正从抢救生命阶段转向受灾群众安置和心理救灾阶段。心理救灾阶段大约需多长时间?
时堪(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灾后的心理反应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应激阶段,涵盖了灾难发生和之后很短一些时间;第二个阶段是灾后阶段,一般是灾后几天到几周之内;第三个阶段是恢复和重建阶段,这个阶段可能是几个月甚至是几年。其中,第二阶段的危机心理干预最为紧迫、最为重要。现在到了心理救援的关键时刻,如果能及时、科学开展,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张侃(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灾后心理干预并不是开一两个咨询门诊就能解决的。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重建信心对于重建家园至关重要,心理救灾将是一项重要和长期的任务。
记者:社会各界对灾区给予很大帮助。除了物质帮助之外,受灾群众也需要心理帮助。心理救灾中,灾区群众最需要的是什么?
张侃:社会支持是心理危机发生以后最大的支持因素,必须从心理学专业角度引导各类社会支持系统为灾区群众提供全面、科学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包括三类:首先是信息支持,包括通过各种媒体提供心理干预信息等,让灾区群众了解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其次是物质支持,比如在灾区群众安置点开辟集体活动室,提供心理干预仪器;还有就是情感支持。
让群众观看《亮剑》等励志电视剧
两周之内进行心理救助效果最好
记者:目前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张侃:获救后灾区群众没有事情做就容易陷在悲伤情绪里,大家都集中在安置点,更容易使情绪蔓延。当务之急是给灾区群众集中点发放DVD机和电视机,使他们可以观看心理学专家提供的救援光盘和励志向上的电视剧,如《亮剑》、《金婚》,或者农村种植养殖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