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眼中的经典奥运人物:李宁从零到零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他是让世界为之侧目的“体操王子”,收获了3金2银1铜,成为中国在一届奥运会上获奖牌最多的运动员,是全国人民心中的偶像;1988年汉城奥运会,他带伤上阵,在自己的强项吊环和跳马上先后失手,鲜花和掌声变成了讽刺和责难,人们不能接受“王子”的失误,更看不到由于体操……
职场人眼中的经典奥运人物:中国女排
Impossible is nothing
从小与家人就很爱看女排的比赛,原因在于女排不如男排刚猛,回合多,显得精彩。也由于当时中国女排的成绩斐然,电视台转播几乎是每场不落。记忆中,当时排坛的四大天王除了中国,还有古巴、俄罗斯以及美国。他们几乎瓜分了世界上任何国际排球赛事的冠军。但若真要分个高下,中国队无疑一枝独秀、冠绝全场——前无古人地获得5连冠。
但如果说这些铭刻历史的伟业使国人为之骄傲不已,那对后来从事女排事业的运动员却是一种莫大的精神压力。而成绩,总不会一根直线悬在最高处。面对欧美选手超常身体素质的冲击,战绩下滑再所难免。直至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出人意料地闯入决赛,并不可思议的在落后2局的极其不利情势下,连扳三局,最终逆转夺得阔别20年的奥运金牌。那一刻,习惯了中国女排起起落落的球迷来说,这场比赛已超越了纯排球技战术上的胜利。金牌则是对女排队员执着追求、不抛弃不放弃的最好褒奖。
从5连冠霸业到逆转登顶,两者经历过程中若有丝毫的松懈与放弃,均无法达到最终的成就。而后一次,更是依靠精神底蕴的支撑以弱胜强、释放潜力,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联想到我们在职场中的表现:面对诱惑举棋不定,遭受挫折怀疑自己,目标彷徨信念不强,默认规则不愿突破,爱想当然,爱说“不可能”、“这是不对的”。但常常又挂念成败,执着于胜负。这样的状何足已让我们一败涂地,自毁前程。更可悲的是,我们偶尔也会觉醒意识,却苦于无良药医治。如果是这样,请将女排精神怀在内心,把自己当作一个奋力鱼跃救球的运动员,在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引领下不断完成自救与积累,这就是“打不死”精神,而成功只将是水到渠成。
职场人眼中的经典奥运人物:邓亚萍
她是一个传奇
说起邓亚萍,也许人们会认为她是个传奇。她的传奇不是因为她曾获4枚奥运会金牌,14次获得世界冠军头衔,连续8年女乒世界排名第一;而是因为她身高仅1.50米,手脚粗短,但她凭着苦练,无所畏惧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13岁就夺得全国冠军,15岁时获亚洲冠军,16岁时在世界锦标赛上成为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的双料冠军,她是世界上唯一一位蝉联奥运会乒乓球单打金牌的运动员。
运动生涯的结束并不代表邓亚萍个人传奇的结束,1997年后,她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她从一位念不清ABC二十五个英文字母的英文盲,成为站在世界讲坛上演讲全英文的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会冠军》的学者,全篇论文约有4.5万字。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经说过:“邓亚萍是世界杰出的年轻运动员之一,她非凡的成绩是其艰苦努力与天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尊重奥林匹克伦理观相结合的结果。”
在她的传奇背后,有着她的刻苦与不服输,如果没有刻苦作为行进的基石,任何成功都是空中的楼阁,沙石上的大厦。这个世界是浮躁的,这个职场也是浮躁的,浮躁的只剩下虚弱的自信了。抛开那些虚华的自信吧,真正地从内心,从现在,从我们的自身开始认认真真地做一件事,做一份工作,做一个人,书写我们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