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网络的使用在全世界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与网络使用有关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很多人面对大量的信息感到困惑和茫然时,另一些人则因为他们在网上的新发现而欣喜若狂,甚至不愿离线。也就是说,有人非常依赖网络,就象赌博上瘾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为“网络依赖”(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
我们认为 , 网络以其丰富性、虚拟性、互动性而深入到青少年的生活中是必然的。“网络依赖”首先是一种现象 , 这一现象在国内大学生中的现状及其对大学生们学习、生活、健康等带来的影响很值得探讨。为了避免样本的取样误差 , 本调查研究不采取国外研究通常采用的在网上随机填写问卷的形式 , 而是在普通大学生中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目的在于关注有网络依赖现象的学生的心理特点 , 以及他们与没有网络依赖现象的学生在心理健康等因素上的差异。
方法
被试 : 调查的被试来自上海的两所大学不同系别中随机抽取出来的本科学生。发放200份问卷 , 回收162份有效问卷。其中73名男生(占45 % ) , 81名女生(占50 % ) , 8名学生没有填写性别。
问卷 : 问卷分两部分 , 第一部分为研究者针对本研究所设计 , 主要涉及大学生网络使用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SCL — 90精神健康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 , 主要用于反映个体的心理症状。其总分能够反映病情严重程度 , 分项分数能比较好的反映出各型神经症的症状特点 , 与临床印象基本吻合。
施测过程 : 由施测人员向被试集体发放问卷 , 不计姓名 , 不限时间 , 采取当场回收的方式。
结果
大学生的网络依赖
赖扬(K.Yong)曾将DSM — IV中对赌瘾的十条标准 , 依据网络情景作修改后用以评定个体的网络依赖程度。个体可依据自身情况选择“确实是”、“有时是”或“不是”。本研究借助于该评判标准 , 大学生被试若有4个以上项目选择了“确实是” , 则为严重网络依赖 ; 选“确实是”和“有时是”有4个以上项目的为轻度网络依赖 ; 其余为没有网络依赖。按这一区分方法 , 162名大学生被试中 , 完全没有网络依赖的有113人(占69.75 % ) ; 轻度网络依赖的有41人(占25.3 % ) ; 严重网瘾的有8人(占5 % ) , 其中男生4人 , 女生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