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关于性格、职业、婚恋及未来的测试题正风行于各种网站和网上论坛中。心理测试何以在网上遍地开花?其中有没有科学和可信的成分?请关注——“测你的EQ、IQ指数”、“测适合你的财富之路”、“测你具备怎样的职业潜力”……您是否做过这样的测试?“网站上的测试太多了,基本上想测的都能找到。”热衷于网络心理测试的小陈告诉笔者。他在百度搜索……
那么,网络心理测试到底科学不科学?可信不可信?
专家否认网站测试科学性
“心理测试在研究领域称为心理测量,是通过专业人员设置的量表所进行的人工测量,进而了解被测对象相关效度的情况,实用性强、信度和效度较高,对自我和其他的认知具有科学客观的指导意义。”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测量课题组黄端博士这样解释科学的心理测试。他指出,网络心理测试与科学心理测试是有差别的。
首先两者目的形式不一样。“网络心理测试因为要吸引大家的关注,获得高的点击率,所以趣味性更强,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人们的好奇心和想了解自己这样的心态。但是科学的心理测试具有比较强的实用性和目的性,如临床上诊断和治疗精神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组织做人工测评和人格测验、进行人才筛选和岗位匹配等。另外,科学的测量需要量表来完成,而量表的设置也是由专业人员设置的,题目和题目之间有严格的逻辑和要求,不会像网上一样随便几个题目就能解决。”黄端解释道。
其次,黄端认为“信度、效度”是关键。“网站上的测试实际上和占卜算命一样。这次测和下次测的结果出入比较大。科学的心理测试在时间上具备稳定性,专业的叫法是‘跨时间的稳定性’,即准确度比较高,不会出现时间跨度较长产生测试误差很大的情况,比如一星期前和一星期后差别不是很大。没有信度谈不上科学性,这是最基本的。”除此之外,黄端还指出另外一个基本要素——效度。他解释说,效度是针对某个测试对象而言,例如性格内向或者外向,有明确的测试目标。
而网络心理测试和考试很相似,如一份语文试卷,其中包括了语言的理解能力、人的智商、记忆能力、表达能力等很多内容,很难准确看出是哪一项的具体结果;很多网络心理测试题目也是一样,内容上混淆了很多,像命运、婚恋、性格等都扯在一起,从科学的角度看就是风马牛不相及,根本没有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