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被“不想工作”的心理压抑得喘不过气来,该怎么办?如果说“不想工作”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心灵症状,那么“先行者”们都采取了哪些自我治疗方式呢?也许大多数人还是会硬着头皮一如既往地工作下去,可也有那么一部分人,任由“不想工作”的心态发展下去,却意外地展开了一段不一样的新生活。不想工作:让物质走开;不想工作:只与心情有关。“新退人……
“不想工作”就去旅游:收放自如,怪不得小女子乐此不疲
主角脸谱:在朋友们的眼中,陈鹏是一个特别能“折腾”的女孩子。这个生活在重庆的女子总让大家大跌眼镜,实在不能将说话温柔、慢条斯理的陈鹏,和那个常常跳槽、独自出游的“不安分”形象结合起来。
“工作-旅游-工作-旅游”,四年来陈鹏就是按照这个时间表来进行的。每当结束了一家公司的工作,陈鹏便给自己放假,然后出外旅游,短则一两个月,长则达一年。陈鹏说,这是她梦想中的工作生活方式,对待工作,她既可以在工作时尽情投入,又可以在特别不想工作的时候抽身而出。如此收放自如,怪不得这个小女子乐此不疲了。
解读:“不想工作,就去旅游,旅游之后,再回来工作”,这是一种自主选择的新工作生活方式,成为了多数人的梦想。以往旅游是为了回来后更好地投入工作,如今工作却只是为下一次的旅行积累足够的资本。
也有人辞职后便舒舒服服地享受起了生活。这些人将工作积累下来的钱财用于购物扮靓上,闲暇时约好友吃饭逛街,花大价钱买名牌衣服,一有时间就美容减肥做运动。一段时间下来,虽然荷包大大缩水,但整个人也明显漂亮健康了许多。如此不同的新生活体验,也许只有在辞职后的日子才能体会得到。
“不想工作”回家SOHO:再也不用每天赶路上班、打卡下班了
主角脸谱:杨怡现在是个完完全全的SOHO族。这个打过高级工、也曾经当过老板的人笑称,再也不想回到那个正正规规找个工作、每天赶路上班的生活中去了。他说,那段经常超时工作的日子对于他来说简直像个梦魇。最终,那股不想工作的强烈愿望演变成了现实。杨怡说,本以为辞职过后会陷入一个失重期,没想到在他面前却是一片广阔的天地,让自己可以自由选择工作。
如今,杨先生有声有色地经营着自己的网上商铺。在家办公的他,每天都能自由地安排工作、生活以及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他说,“不想工作”的心态反而促使他找到了适合自己事业的全新发展方向,让他甘之如饴。
解读:“不想工作”的心态是个孵化器,促使着人们打破常规,在不断的选择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新工作。像杨先生一样,“不想工作”的心态对他来说只是在找不到合适工作时的一种倦怠心理,但却不意味着从此放弃了事业的理想。辞职之后,面前也许是更加广阔的选择空间,一波三折的工作经历也让人更加懂得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