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上海市民平均结婚年龄为男性32.05岁,女性29.38岁;去年,上海市民初婚年龄为男性28.5岁,女性26.2岁,其中女性初婚年龄比2008年上升了0.3岁。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民政局发布了以上有关上海市民2009年的结婚统计,这些数值已经接近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相关数据。在剩女被翻来覆去讨论之后,晚婚是否也会成为又一焦点?两者有何区别?是否有必然联系?[N……
殷华如愿找到工作。“刚开始工作,还没有来自婚姻方面的压力。在大学生相对少的环境里,大家对我们是更宽容的。”她当时所在的外资企业也让父母在亲戚中颇为自豪。 但这种宽容并未持续很久,工作两年之后,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问起,而且询问的语气,“是有一些怪异的”她说,“我就直接和父母说,我再‘玩’一年就结婚。”
――殷华这样定义她说的“玩”:“上下班,休息日和好朋友逛美术馆,吃顿饭,或者有时喝咖啡。一年中,偶尔去短途旅行。”出乎意料,殷华的这些“玩”与普通白领的日常生活并无二致。“你不能用普遍的白领概念来说,地域导致的观念区分是很大的。”晚婚,对于殷华来说,更多地象征一段自主的自由生活。
与父母的“谈判”获得了“批准”,但当时的殷华并没有男友,也没有任何有指向性的对象,她对一年之后就能结婚却非常肯定,“会有人安排相亲,家庭条件、经济水平,这些在见面之前双方都确认满意,然后见面,觉得合适,就结了。”那么恋爱呢?“也谈啊,但是一般不太会超过半年,我们那里,双方都是抱着结婚为目的,没有一直谈下去的必要。”殷华坦言,“每个女孩子都会期望有浪漫的爱情,但我长相普通,学历也一般。成长的环境让我很现实,我不会对自己有过高的估计。当你生活的周围,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时候,这种力量是很大的。”
26岁时,殷华如约出嫁,“我已经算晚婚了。”她说。在合适的年龄,听从长辈的安排,嫁人、结婚、生子,这样的模式,在上海郊区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同性宗族中普遍存在。
据本次上海市民政局披露的数据显示,和郊区相比,上海市区的居民结婚年龄普遍更晚。特别是男性,在虹口区、黄浦区、静安区、卢湾区等婚姻登记中心初婚平均年龄都在29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