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仅利用邮购的基因组序列信息和原材料,以及从因特网上下载的配方,没有借助任何活的微生物,首次在试管中人工合成出了与天然病毒传染特性类似的小儿麻痹症病毒。美国《科学》杂志近日报道了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科学家的这一成果。但是这个成果也被喻为“双刃剑”,引起了科学界的激烈争论。小儿麻痹症病毒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包裹着核糖核酸(RNA……
美国科学家仅利用邮购的基因组序列信息和原材料 ,以及从因特网上下载的配方 ,没有借助任何活的微生物 ,首次在试管中人工合成出了与天然病毒传染特性类似的小儿麻痹症病毒。
美国《科学》杂志近日报道了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科学家的这一成果。但是这个成果也被喻为“双刃剑” ,引起了科学界的激烈争论。小儿麻痹症病毒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包裹着核糖核酸 (RNA)分子组成。但RNA相对来说不够稳定 ,因此研究人员在实验中采取了“逆向”的思路 ,也就是先制造与病毒RNA遗传密码严格对应的脱氧核糖核酸 (DNA)分子 ,然后用一种酶将其转录成小儿麻痹症病毒的RNA。
当这些RNA被放入装有特定化合物和酶的试管中后 ,它们就开始自行复制 ,并生产出蛋白质 ,最终形成大量病毒。科学家利用免疫细胞和鼠进行的实验表明 ,合成出的病毒与天然的小儿麻痹症病毒具有几乎相同的传染特性。实验鼠接受了合成病毒的注射后 ,出现了类似小儿麻痹症的症状。
科学界对这一成果反应不一。一些科学家批评说 ,新研究是“不负责任的” ,实际上为制造致命的生物恐怖武器提供了“图纸”。另一些科学家指出 ,虽然世界卫生组织等正采取措施 ,争取在 2005年根治小儿麻痹症 ,但这一最新研究却表明 ,即使一些致命病毒在自然界中被完全铲除 ,也无法保证它们不会在一些科学家手下“复生” ,因此也许要重新考虑一种疾病的“绝迹”含义究竟是什么。
但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温默则争辩说 ,从科学上讲 ,实验的目的是要验证已公布的小儿麻痹症病毒遗传密码是否正确 ,而且这一技术将来说不定还可以用来制造一些毒性较弱的病毒 ,为研制新型疫苗提供帮助。并且 ,他们的研究也提醒人们 ,恐怖分子无须获得接触致命病毒的渠道 ,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制造出生物恐怖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