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是1854年由德国医生Hoffma……
儿童多动症是 1854年由德国医生 H o f f m a n首先提出的。 100多年来 ,国际上对有类似症状表现的病症曾提出“轻微脑功能障碍”、“轻微脑损伤”和“注意障碍性疾病”等多种病名 ,但儿童多动症仍是目前最为流行和通俗的叫法。据文献报道 ,儿童患病率达 1. 5%~ 10% ,男孩多于女孩 ,比例约为 9 :1。本病员在儿童期颇为常见 ,但从国内情况来看 ,近年来已有被诊断过滥的趋势。不少家长与老师对平素喜爱活动、较为顽皮或不大遵守纪律的孩子动辄冠以“多动症”的帽子 ,这不但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 ,而且对儿童精神情绪和行为方式的健康发育也有不良影响。因此 ,正确区别正常儿童的好动与儿童多动症非常必要。
儿童的正常好动与造成儿童行为障碍的多动症之间 ,虽然没有十分明确的分界线 ,但临床上还是能够区别的。
( 1)好动的孩子 ,虽然也有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但对有兴趣的事情却能专心致志 ,目不斜视 ,甚至废寝忘食。而多动症的孩子 ,做任何事情均难以集中 ,常常有头无尾 ,有始无终。
( 2)正常儿童有时虽也表现散漫、上课讲话、做小动作 ,甚至吵闹打架 ,但当老师批评以及他意识到必须控制自己时 ,能有控制自己的能力。而多动症的孩子往往身不由己 ,缺乏克制自己的能力。
( 3)好动的孩子往往动手能力强 ,做反复和轮换动作时 ,多表现灵活自如。而多动症病儿则动作显得不协调、笨拙。
( 4)中枢神经药物能使正常好动儿童引起兴奋 ,情绪高亢、话语增多。而多动症病儿服用兴奋剂后反而表现安静、少动 ,注意力相对能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