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励探索。在不同的情况下,分别运用夸奖性的语言,赞赏性的表情,鼓励他们的探索行为,保护他们高昂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促使他们养成敢于想像和亲自动手的行为习惯。二目标明确。对好动、多动的孩子布置的任务要细小单一,一次吩咐去做一件事,而且要经常给以提醒,完成后再布置另一件事情。如果要连续做几件事情练习,教师和家长开始要用一些指导……
一鼓励探索。在不同的情况下 ,分别运用夸奖性的语言 ,赞赏性的表情 ,鼓励他们的探索行为 ,保护他们高昂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 ,促使他们养成敢于想像和亲自动手的行为习惯。
二目标明确。对好动、多动的孩子布置的任务要细小单一 ,一次吩咐去做一件事 ,而且要经常给以提醒 ,完成后再布置另一件事情。如果要连续做几件事情练习 ,教师和家长开始要用一些指导语来督促。如“来 ,我们开始做练习……先做第一个……第一个做好了我们来做第二个……”以后可让学生自己边讲边做 ,防止分心 ,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三反复纠正。教师和家长要及时对他们的安静行为给予鼓励。如儿童表现出安静听讲 ,小动作少 ,安心游戏 ,与同伴合作完成某件事时 ,应及时给予口头表扬或奖励 ;如乱跑、乱喊、恶作剧时则给予批评或取消某种权利。我们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对这些小调皮们采用特殊的“积分奖励法” ,即每个好行为画个红星 ,坏行为画黑圈一个黑圈抵消一个红星累计一定数量的红星换某种奖励或权利。好行为累加到一定程度 ,还可给予全班组同伴连带受奖 ,利用集体的鼓励和赞许鼓励适当行为。
四及时表扬。当学生出现了我们期望的行为时 ,应及时表扬其行为 ,而不应含糊其辞地表扬其整个人。因为对于儿童来说不能分清行为与整个人的关系。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常常是“我不说谎就是好小孩。”实际上 ,小孩只是在不说谎方面是好的 ,其他方面未必好。所以 ,当学生出现了我们期望的行为时应马上予以表扬 ,表扬不只是语言上的表达 ,也包括非语言的表达。不同年龄的儿童应用不同的方式表扬 ,训练他们知觉的精确性 ,提高他们协调动作的能力 ,帮助他们在意识内建立起正确的行为判断标准。这种方法具有“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能够减轻这些儿童的心理障碍和对抗情绪 ,潜移默化之中使儿童进步 ,恢复自尊心和荣誉感 ,形成是非观念 ,增强抗诱惑能力。
五耐心引导。孩子对一切事物都感到新奇不解 ,小脑袋瓜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小问号。所以大到冰箱、彩电 ,小到一根针、一粒石子 ,他们都要摸一摸 ,玩一玩 ,忙个不停。其实 ,他们是在有意无意地探索世界的奥秘。每一次行为的后果总是给孩子带来一定的体验 ,好的结果使孩子充分享受欢乐 ,从而趋向这种行为。反之 ,孩子会避开引起不快的体验。好的行为习惯 ,是在不断地反复中得到巩固 ,不好的行为在不断地出现后被反反复复矫正 ,才能戒除。所以我们要耐心引导 ,对自己的教育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