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小儿行为异常性疾病,临床以多动多语、冲动任性、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为特点。据报道,该病发病率国外约为1.2%~20%,国内在1.5%~10%之间。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儿童多动症是儿童精神病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当前儿科学、神经精神病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一项综合性重大课题,已引起儿科工作者和社会学者的广泛重视。儿童……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小儿行为异常性疾病 ,临床以多动多语、冲动任性、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为特点。据报道 ,该病发病率国外约为 1 . 2%~ 20%,国内在 1. 5%~ 10%之间。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 ,儿童多动症是儿童精神病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当前儿科学、神经精神病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一项综合性重大课题 ,已引起儿科工作者和社会学者的广泛重视。
儿童多动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目前 ,对儿童多动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 ,国内外学者均认为该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归纳起来主要有遗传因素、轻微脑损伤、脑发育不成熟、工业污染、营养因素、家庭和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等。
中医学认为 ,人体阴阳协调 ,则神志正常 ,若阴阳失和 ,则神不宁、魂不安、意不固、志不坚。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调 ,或因他病所伤 ,造成体质偏盛偏衰 ,动静变化有所失制。其脏腑病变多表现为心、肝、脾、肾四脏的功能失常 ,而以肾阴不足为本 ,虚阳浮亢 ,心肝火盛为其标。
儿童多动症的诊断
根据国际诊断标准 ,儿童多动症必须有注意力涣散、冲动任性、活动过多 3个特征 ,且 6岁以前开始出现多动现象 ,至少持续 6个月以上。
注意力涣散 :做事情往往有始无终 ,上课常常不听讲、注意力容易随境转移 ,很难集中思想做功课和从事其他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的事情 ,很难坚持做某一种游戏或玩耍。
冲动任性 :往往想到什么就做什么 ,过于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 ,不能有条不紊地做事情 ,需要他人予以督促照料 ,常在教室里突然大声叫喊 ,在游戏或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地等待轮换。
活动过多 :坐立不安 ,经常奔跑 ,难以呆在教室座位上 ,躺在床上还常常扭动翻身 ,终日忙忙碌碌、没完没了。
在应用上述论断标准时 ,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 ,在允许的活动场合 ,如下课、放学后 ,不管孩子的活动多么厉害 ,也无诊断意义 ,只有在不该活动的场合 ,如上课时、做作业时仍约束不住自己 ,始终动个不停 ,才有诊断意义。第二 ,如只有活动过度而无注意力涣散 ,不能诊断为多动症。相反 ,若注意力涣散明显而无活动过度 ,也应考虑有多动症的可能 ,因为有的儿童属所谓“不伴多动的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的中医治疗
中医对儿童多动症的治疗主要是辨证论治 ,可概括为以下几型 :
肾阴不足、肝阳偏亢 :主要表现为烦躁多动 ,冲动任性 ,神思涣散 ,难以自控 ,动作笨拙 ,五心烦热 ,两颧发红 ,舌红少苔 ,脉细数或弦细而数。治宜滋阴潜阳、补肾平肝 ,方用左归饮加减 ,常用熟地、山药、知母、黄柏、枸杞子、茯苓、丹皮、山茱萸、炙甘草等。
心脾气虚 :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 ,神思涣散 ,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不佳 ,食欲不振 ,失眠多梦 ,舌淡苔白 ,脉象虚弱。治宜健脾养心 ,益气安神 ,方用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 ,常用党参、黄芪、白术、茯苓、酸枣仁、远志、大枣、五味子、小麦、甘草等。
湿热内蕴、痰火扰心 :主要表现为多动不宁 ,烦躁易怒 ,胸闷纳呆 ,痰多口苦 ,口渴多饮 ,便于溺赤 ,苔黄腻 ,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 ,化痰宁心 ,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味 ,常用陈皮、法半夏、茯苓、甘草、竹茹、胆南星、栝楼、枳实、石菖蒲、珍珠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