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又称多动症)是最常见的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主要临床表现为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国外统计患病率为3%~6%。ADHD可引起儿童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以及社会关系和适应障碍。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多动症的病因学方面起主要作用。首先,ADHD具有家族聚集性。ADHD患儿一级亲属罹患ADHD的几率大约是总体人群的5~……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 ,又称多动症 )是最常见的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 ,主要临床表现为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国外统计患病率为 3%~ 6%。ADHD可引起儿童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以及社会关系和适应障碍。
研究表明 ,遗传因素在多动症的病因学方面起主要作用。首先 ,ADHD具有家族聚集性。AD HD患儿一级亲属罹患ADHD的几率大约是总体人群的 5~ 6倍 ,而且一级亲属罹患与ADHD并存的其它疾病的几率也较大。其次 ,几项孪生子研究确定 ,ADHD的遗传度约为 0. 80。
早期分子遗传学研究指出 ,ADHD与多巴胺 (DA)系统一些基因的多态性有关。多巴胺载体蛋白 (DAT)基因备受关注 ,而且许多治疗ADHD的药物 (如利他林、匹莫林等 )可通过阻断DAT产生治疗作用。DAT基因的 3’端非翻译区有一段以 40bp为重复单元的重复序列。Cook等发现 ,AD HD与DAT的 10次重复序列等位基因呈显著相关 ,ADHD患儿该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上升。
多巴胺D4受体 (DRD4)基因也同样受到人们的重视 ,这是因为DRD4主要分布在对注意力有重要调节作用的额叶皮质背外侧区和边缘区 ,该受体可调节DA的突触后活性。国外研究发现 ,DRD4基因的 7次重复序列与一种人格特质———追求新奇感有关。追求新奇感的人表现为易冲动、好探险、易兴奋、纪律性差和注意力易分散 ,这恰与ADHD的特征相符。Lahoste等发现 ,DRD4基因的一种VNTR与ADHD有关 ,其中 7次重复序列等位基因的比例 (28. 2%)较对照组 (11. 5%)高。
我们对中国汉族儿童进行的大样本研究发现 ,DRD4、DAT基因的长重复序列的基因型 /等位基因可以增加罹患ADHD的危险性 ,而短重复序列能够减少疾病的易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