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湖南一项大规模的调查统计发现其患病率为6.04%;也就是说,以每班50个人计,每班约有2—3个孩子患有多动症。本症男孩多于女孩,起病在7岁以前,但一般到了三、四年级才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注意。有的家长常常问,这些孩子这么屡教不改,是不是缺了什么元素?有关儿童多动症的病因,科学家进行了不少研究,发现……
多动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 ,湖南一项大规模的调查统计发现其患病率为 6. 04% ;也就是说 ,以每班5 0个人计 ,每班约有 2— 3个孩子患有多动症。本症男孩多于女孩 ,起病在 7岁以前 ,但一般到了三、四年级才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注意。
有的家长常常问 ,这些孩子这么屡教不改 ,是不是缺了什么元素 ?有关儿童多动症的病因 ,科学家进行了不少研究 ,发现的确是中枢神经系统缺乏一种东西 ,我们把它叫做神经递质 ,通俗的讲就是在各个神经接头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 ,就象接力赛跑时用的接力棒。由于这些神经递质缺陷 ,造成大脑额叶发育损害或延迟 ,从脑电波上可以看出慢波增多、β波减少 ,脑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这种神经递质缺陷是有遗传性的。此外 ,不良的家庭环境 ,如家庭矛盾冲突、破裂家庭 ,不当的教养方式 ,如严厉惩罚、过度溺爱 ,父母教养方式不一致 ,以及父母性格不良等等 ,在多动症的发生、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儿童多动症有三大主要症状 :
1、注意障碍 :注意力是随年龄而发育的 , 7— 10岁儿童能聚精会神约 20分钟 , 12岁以后能达 30分钟。患多动症的儿童注意集中能力明显与年龄不相称 ,做任何事都没有坚持性。
2、多动 :并不是孩子爱动就是多动症。儿童多功症“多动”的特点是缺乏自控能力 ,不分地点 ,与年龄不相称。他们在课堂上坐不住 ,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做小动作 ,玩东西 ;或扰乱同学 ,搅得“四邻不安” ;下课后 ,追跑撩打 ,有人形容他们象一个永不停息的小“马达” ;除了动作多外 ,有的孩子特别多嘴多舌 ,喜欢过度的喧闹 ;还喜欢干扰别人的活动。年龄较大的青少年 ,多动已不明显 ,但可能存在主观的无法安静下来的感受。
3、冲动 :这些孩子往往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 ,不能理性地处理生活学习中遇到的挫折 ;常常与同学发生冲突 ;任性 ,有要求立即就要满足 ;做事冲动 ,缺乏周密思考 ,不顾后果 ;行为莽撞 ,富于破坏性 ;喜欢玩危险的游戏。因为这些行为 ,给家长和老师带来不少麻烦。
多动症对儿童有哪些影响呢 ?从近期来看 ,可以有学习困难 ,情绪障碍和品行障碍。由于在家庭、学校无温暖 ,他们特别喜欢结交与自己情况相似的所谓“差生” ,大家一起讲哥们义气 ,有时一起干违反道德规范的事 ,如旷课、逃学、偷窃、打架等 ,有的甚至走上青少年违法道路。
国外对一些多动症儿童在十几年后追踪研究 ,发现大约 1/4的多动症儿童成年后出现反社会性人格、神经适应不良、成瘾行为、违法犯罪以及精神病等重大问题。是儿童期危害性较大的一种心理障碍。这也就是我们提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原因。
对于儿童多动症应采取综合性治疗 :
①明确疾病的性质 :首先提高家长对本症的认识 ,正确对待孩子的问题 ,不因孩子屡教不改而丧失信心 ,也不因孩子的表现是病而放任。只有和医师、老师配合 ,及早矫正儿童的不良行为 ,才不会导致不良后果 ;
②教育 :在教育方法上 ,提倡表扬鼓励 ,反对一味责打 ,因为过多的批评只会损伤儿童的自尊心 ,产生逆反心理 ,失去继续施教的机会 ;
③心理治疗 :对症状较轻的儿童可通过行为疗法进行矫治 ;症状较重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治疗有利于巩固疗效。对有情绪障碍的患儿或家庭教育不良等社会心理问题 ,应予以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或家庭治疗 ;
④药物治疗 :首选中枢兴奋剂 ,常用的有利他林 ,该药可提高中枢多巴胺功能 ,能明显改善患儿注意力 ,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短期疗效显著 ,毒副作用小 ,对于严重的多动症应在医师的指导下及早使用 ;可乐安和一些新型的抗抑郁剂也可选用。
⑤其他辅助治疗 :脑电反馈治疗 :采用自我反馈的方法调整儿童的脑电波 ,达到提高注意力和逻辑思维的作用 ,此治疗无任何不良反应 ,是目前较好的辅助治疗手段 ;感觉统合治疗 ,可通过特定的运动调节儿童各种感觉信息的输入 ,达到整体感觉的统合 ,由于是在游戏过程中进行治疗 ,儿童容易接受 ,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辅助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