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儿科医生,我们在临床上常常可以见到,多动症的孩子就诊时会不停地乱动,在椅子上爬上爬下,甚至爬上桌子或窗台,或乱抓医生办公桌上办公用品。这时,医生会耐心地和孩子讲道理,让其安静下来,坐好。可是,陪孩子来看病的家长却往往轻则对孩子怒言训斥,甚至打屁股、打耳光。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在给孩子治疗的同时,也建议家长同时治疗,因为,纠正家长的……
作为儿科医生 ,我们在临床上常常可以见到 ,多动症的孩子就诊时会不停地乱动 ,在椅子上爬上爬下 ,甚至爬上桌子或窗台 ,或乱抓医生办公桌上办公用品。这时 ,医生会耐心地和孩子讲道理 ,让其安静下来 ,坐好。可是 ,陪孩子来看病的家长却往往轻则对孩子怒言训斥 ,甚至打屁股、打耳光。遇到这种情况 ,我们在给孩子治疗的同时 ,也建议家长同时治疗 ,因为 ,纠正家长的言行 ,也有利于孩子的康复。
多动症不是儿童“专利”
人们普遍以为 ,多动症是小孩子的病 ,而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愈 ,成年人是不会发生这种疾病的。但根据很多学者的随访观察和前瞻性研究 ,发现多动症并不是儿童专有的疾病。儿童患了多动症若不及时治疗 ,可持续到青壮年阶段 ,只不过症状表现有所不同而已 ,我们称之为“成年轻微脑功能障碍 (简称AMBD)” ,即成人多动症。成人多动症临床表现多以急躁、易发脾气、焦虑、抑郁等为特点。这个疾病是美国医生阿诺德在 19 72年首先报道的 ,以后类似的报道相继增多 ,为此 ,美国曾召开了AMBD专题讨论会。
一般说来 ,随着年龄增长 ,患儿的多动症状可以减退 ,但仍有不安静、易激惹、冲动、易分心、注意力难于集中、学业成绩差、自尊心低、抑郁、易灰心等。约有四分之一的患儿会发生反社会行为 ,如好斗、偷窃、破坏、纵火、行凶伤人等。有人认为 ,这类患儿成年后患精神病的机会较一般人群要多。还有相当一部分儿童 ,成年后可发生环境适应不良。国外学者曾报告对3 6名 17~ 24岁的多动症患者和 45名 17~ 24岁正常人进行对照比较 ,两组在年龄、性别、社会经济阶层和智商方面条件相仿。这 36名多动症研究对象 ,在 10~ 12年前都经某儿童医院精神科评定 ,确定为多动症患者。经对两组前5年的有关情况进行评定 ,多动症组发生车祸的次数较多 (平均 1. 3 0. 07), 5年内与法院打交道的次数较多 (47 32),被诊断为人格障碍的较多。多动症组对象焦虑、紧张、夸大、敌意等项目及坐立不宁的自我感觉和表现者明显较多。国内有学者也曾调查了 4所收容所 441名劳教者 ,其中 67. 12%有多动症或多动症病史。在接受劳教的人员中 ,多动症发病率较普通人群高出 9倍。美国精神病学会的《变态心理学杂志》2003年第 112卷第 3期报道了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和纽约州立大学研究人员的有关研究成果 ,专家强调指出 ,由于儿童多动症可一直延续到成年阶段 ,甚至影响终身 ,因此 ,应格外重视对这一疾病的及时诊治。
遗传因素是主要病因之一
有学者对儿童多动症进行了家系调查、双胞胎研究、养子研究等等 ,认为该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并指出 ,遗传因素比环境因素在多动症发病中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国内有关学者经过调查 , 51例患者中 ,病因以遗传因素占首位为36. 4%,有遗传因素者的家族中 ,有 33人患精神、神经病 ,其中多动症已占 16例。其次为精神分裂 ,又以一级亲属居多 (30例 )。有人报告20例多动症患儿中 ,其父母在儿童期有多动病史 ,兄弟姐妹有多动病史 ,亲属中有癔病、神经官能症、夜游症者有 15人 ,占四分之三。
成人多动症的诊断标准
关于成人多动症的诊断标准目前尚未统一。有学者提出以下四点可作参考 :①早年即有学习困难伴注意不持久。②成年期有严重的焦虑、抑郁或相似症状。③用丙咪嗪后症状有非常显著的改善。④精神状况检查的特征是语速增快及主题易变 ,但没有明显的精神病性思维特征。
多动症儿童、成人中医药治疗的异同
祖国医学认为多动症儿童是由于气血不足、阴阳失调、阴虚阳亢引起的虚实夹杂证。表现为多动、思想涣散、注意力不集中 ,而且平素易外感、盗汗等 ,舌淡红或红 ,苔薄白 ,脉细弱或细数 ,治疗以益气养血 ,滋阴潜阳 ,镇静安神为佳。方用黄芪、当归、红枣、煅龙骨、煅牡蛎、钩藤、甘草、浮小麦等。
中医辨证治疗成人多动症 ,除益气养血 ,镇静安神外 ,应注意辨别肝郁气滞或肝郁化火的存在 ,若表现为精神焦虑、抑郁、失眠、腹胀 ,女子则月经量少或月事不行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辨证则为肝郁气滞 ,治疗兼以疏肝理气解郁 ,加用柴胡、香附、枳壳等药。若表现为急躁易怒、易发脾气、易打骂孩子 ,口干而苦 ,有时头痛、失眠 ,女子月经过多 ,或经期延长 ,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则为肝郁化火 ,治疗则兼以清肝泻火 ,适当加用丹皮、栀子、柴胡、龙胆草等。
我在临床上曾接诊过一位 23岁的纺织女工 ,自诉注意力不集中 ,情绪抑郁 5年余 ,纳差 ,体倦乏力 ,喜叹息 ,夜间不易入睡 ,睡中易醒 ,不善交流 ,月经量少。曾在小学时被诊断为“儿童多动症” ,服用过有关西药。综合其病史、症状 ,中医辨证为气血两虚 ,肝郁气滞 ,治法益气养血 ,疏肝解郁 ,选用黄芪、当归、煅龙牡、磁石、柴胡、香附、郁金、丹参、益母草等药加减治疗 , 1月后症状显著改善 ,半年后精神、食欲、月经恢复正常。
对多动症儿童、成人的治疗 ,除药物外 ,情绪疏导亦是重要的方法。对于多动症儿童 ,家长、老师的配合也是不可缺少的 ,既不能歧视和责打 ,也不可以病为理由而过分迁就。在服药的同时 ,还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 ,正确引导患儿。对于多动症成人 ,耐心细致的思想交流则更为重要 ,努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有利于健康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