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一些家长和教师往往认为这是因为孩子贪玩、学习不专心,有的便怀疑孩子患了多动症,因此乱求医或盲目服药,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有害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与智能、家庭及学校环境、教育方法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患多动症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况且多动症的患病率并不十分高,不过1%左右。过去,由于对儿童多动症的认识比较混乱。80年……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 ,一些家长和教师往往认为这是因为孩子贪玩、学习不专心 ,有的便怀疑孩子患了多动症 ,因此乱求医或盲目服药 ,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有害的。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 ,与智能、家庭及学校环境、教育方法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患多动症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况且多动症的患病率并不十分高 ,不过 1%左右。过去 ,由于对儿童多动症的认识比较混乱。 80年代初 ,曾出现过多动症诊断的倾向 ,有些地区统计的患病率高达15 %。更有甚者 ,一些家长和教师也随意给儿童下多动症“诊断”。儿童被诊断为多动症后 ,家长、教师和同伴对他们的态度可能发生变化 ,而且也会影响他们的自我评价。这种“贴标签”效应给他们正常心理发育势必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同其他疾病一样 ,多动症的诊断也应严格依照有关的标准 :一、不可把活动量多于同伴的儿童统统视为多动症。活泼、好动本是儿童的天性 ,他们活动量的多少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 ,年龄越小 ,个体差异越明显。 6岁以前的儿童不宜诊断为多动症。二、多动症是一组与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有关的症状群 ,只有具备数项症状 ,而且这些症状是相对恒定或持续存在的 ,才能下诊断。不可以偏盖全把仅在个别场合有多动表现的儿童也诊断为多动症。例如 ,有些儿童在课堂上小动作多 ,但在其他场合动作并未明显增多 ,就不能诊断为多动症。三、不可将多动表现同品行问题混为一谈 ,经常偷盗、打架、说谎等很可能是儿童品行问题 ,而不是多动症的表现。
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 ,家长和教师应从多方面认真寻找原因。若怀疑孩子患了多动症 ,应首先找专科医生明确诊断。治疗多动症的药物可产生恶心、食欲不振、头痛失眠等一系列副作用 ,不同的患儿 ,药量也有所不同 ,因此 ,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此外 ,对药物的作用不可抱过高的期望 ,药物治疗只能暂时改善注意力及多动症状 ,并不能“根治”。多动症的治疗主要靠适当的行为矫正。首先 ,家长和教师要有耐心 ,切忌动辄训斥或体罚 ;其次 ,应多鼓励和引导孩子参加文体活动 ,对培养注意力、减少多动行为大有益处。学习成绩是否改善并不一定是判断治疗是否有效的标准。有些多动症儿童本身智能偏低或有其他原因导致学习成绩也不一定会提高。
孩子患了多动症 ,只要能端正教育态度 ,并给予适当治疗 ,预后并不差。多数患儿到了成年期以后 ,症状可自行缓解。长期随访研究表明 ,单纯患多动症的儿童以后在许多方面与正常儿童并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