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治疗儿童多动症的风潮,各种治疗方法和药物的广告越来越多,亦真亦假,弄得许多家长偏信一些宣传,带着孩子在不规范的医疗机构就诊,不仅浪费了大量的钱财和精力,而且给孩子的身心带来伤害。在此,编辑部约请有关专家撰稿,对儿童多动症的鉴别、诊断、治疗等问题向家长说明,以免造成误诊、误治。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障碍……
近来 ,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治疗儿童多动症的风潮 ,各种治疗方法和药物的广告越来越多 ,亦真亦假 ,弄得许多家长偏信一些宣传 ,带着孩子在不规范的医疗机构就诊 ,不仅浪费了大量的钱财和精力 ,而且给孩子的身心带来伤害。在此 ,编辑部约请有关专家撰稿 ,对儿童多动症的鉴别、诊断、治疗等问题向家长说明 ,以免造成误诊、误治。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障碍”或“轻微脑功能障碍” ,大多在 7岁以前起病 ,以多动为外在表现 ,主要以注意力不集中及不易保持为主要特点 ,并伴有情绪改变及学习障碍。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关于多动症的判定有以下标准 :
一、注意障碍至少存在以下四条 :(1)学习时容易分心 ,听见任何外界声音都要去探望。 (2)上课很不专心听讲 ,常东张西望或发呆。 (3)做作业拖拉 ,边做边玩 ,作业又脏又乱 ,常少做或做错。(4)不注意细节 ,在做作业或其他活动中常常出现粗心大意的错误。 (5)丢失或特别不爱惜东西 (如常把衣服、书本等弄得很脏、很乱 )。 (6)难以始终遵守指令完成家庭作业或家务劳动等。 (7)做事难以持久 ,常常一件事没做完 ,又去干别的事。 (8)与他说话时常心不在焉 ,似听非听。 (9 )在日常活动中丢三落四。
二、多动障碍至少存在下列四条 :(1)需要静坐的场合难于静坐 ,或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2)上课时常做小动作 ,玩东西 ,或与同学讲悄悄话。 (3)话多 ,好插嘴 ,别人问话未完就抢着回答。 (4)十分喧闹 ,不能安静地玩耍。 (5)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 ,如游戏时抢着上场 ,不能等待。(6)干扰他人的活动。 (7)好与小朋友打闹 ,易与同学发生纠纷 ,不受同伴欢迎。 (8)容易兴奋和冲动 ,有一些过火的行为。 (9 )在不适当的场合奔跑或登高 ,好冒险 ,易出事故。
必须在上述一、二项中同时具备四条或四条以上 ,并且病期 6个月以上者 ,方有可能是儿童多动症。因为即使具备症状学上的标准 ,也并不一定就是儿童多动症 ,诊断时要排除以下情况 :儿童智力障碍有智力障碍者对事物的理解力差 ,不能理解所学内容 ,也易产生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及情绪反应 ,学习成绩不佳十分突出。
儿童孤独症除多动外 ,还有严重的社会交往与人际交往障碍、智力障碍和语言障碍。儿童情绪障碍此类患儿也可有兴奋与多动及注意缺陷 ,其情绪反应较强烈 ,往往有不愉快、沮丧等表现 ,易紧张或焦躁不安。
品行障碍除有多动及注意障碍外 ,更主要的是反复而持久的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立性品行 ,具有破坏、说谎、逃学等特征。
儿童对抗行为往往是对抗家长、对抗学校、违反校规等 ,大多是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导致。多动症儿童一般没有严重的对抗及反社会行为 ,主观上也不想有破坏性的行为和举止 ,只是由于自控能力较差所致。
长期生活在家庭破裂环境中的儿童 ,在行为、个性培养、教育上会出现一些问题 ,也会有多动等表现。主要是继发于成人的不良习惯 ,如有此家庭背景 ,则不宜诊断为儿童多动症。
由此可见 ,正确认识、诊断儿童多动症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需要综合考虑、全面分析 ,方可得出正确的结论。目前 ,很多家长对儿童多动症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 ,应引起重视 : (1)多动、冲动、任性即是多动症。 (2)不能很好地完成作业也是多动症。 (3)上课不听讲 ,多次被老师找家长 ,怕是多动症。 (4)片面强调药物治疗 ,特别是中药的治疗作用 ,认为只要用药就可治愈 ,忽略了教育、心理疏导的重要作用。 (5)逃避责任 ,减轻压力。有些家长总怀疑自己的孩子是多动症 ,甚至希望是多动症 ,这样可以减轻在教育、训练、矫正上的压力与责任。 (6)偏信广告宣传 ,不愿到正规的专科医院明确诊治 ,或担心“西药成瘾 ,损害大脑”。其实 ,对轻度多动症给予适当的训练 ,再配合良好的教育环境 ,大多数患儿可以控制病情或被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