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也称为“注意力涣散综合征”,其病因尚未明了,可能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大脑神经的传导介质不足,使大脑信息不能顺利下传,因而使人对自己的行为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产生多动和其它症状。若小脑神经的传导介质不足,就会出现动作不协调而且显得笨拙。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力涣散……
儿童多动症也称为“注意力涣散综合征” ,其病因尚未明了 ,可能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大脑神经的传导介质不足 ,使大脑信息不能顺利下传 ,因而使人对自己的行为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 ,从而产生多动和其它症状。若小脑神经的传导介质不足 ,就会出现动作不协调而且显得笨拙。
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注意力涣散 ,患儿做作业和做游戏时注意力不集中 ;
2.多动 ,手脚不停 ;
3.易冲动、任性、不能控制自己 ;
4.容易兴奋 ,可有破坏、伤人和自伤行为 ;
5.动作笨拙 ;
6.学习困难。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上述情况 ,而孩子智力并无异常 ,就应考虑多动症的可能。但是 ,仅有上述表现还不能下结论 ,要由专科医生排除智能落后、大脑器质性病变及精神性疾病后 ,才可以诊断为多动症。另外 ,有一个简易的检查方法可供参考 :让孩子伸开双手 ,靠拢 ,平放在桌上 ,在原位置上将手掌和手背快速反复翻转 ,如果动作显得笨拙而且不协调 ,即为翻手试验阳性。 85%左右的多动症儿童该试验呈阳性 ,所以其结果只供参考。
儿童多动症一般在 6岁前起病 ,男孩与女孩的发病比例为 3:1~ 9 :1。通常情况下 ,随着年龄的增长 ,大脑功能逐渐成熟 ,病情会有所好转。
对已确诊为多动症的儿童 ,父母及老师应该有正确的认识 ,不要过分溺爱 ,也不能歧视、嘲讽、打骂或漠不关心 ,而要耐心地鼓励他们克服缺点。此外 ,可根据他们好动的特点 ,让他们适当地娱乐 ,有张有弛。对于症状较重 ,已造成学习困难的孩子 ,可以采用药物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