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治疗在上世纪70~90年代,以CHOP为主的化疗一直被公认为标准的治疗方案。尽管初期有70%的患者治疗有效,但其中近一半的患者在其后巩固治疗中复发,因此5年生存率仅有40%。20世纪90年代末以CD20单克隆抗体为代表的分子靶向治疗的开展无疑为淋巴瘤治疗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单克隆抗体治疗理想的靶抗原应为肿瘤特异性抗原,仅在肿瘤细胞中……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治疗在上世纪70~90年代,以CHOP为主的化疗一直被公认为标准的治疗方案。尽管初期有70%的患者治疗有效,但其中近一半的患者在其后巩固治疗中复发,因此5年生存率仅有40%。20世纪90年代末以CD20单克隆抗体为代表的分子靶向治疗的开展无疑为淋巴瘤治疗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单克隆抗体治疗
理想的靶抗原应为肿瘤特异性抗原, 仅在肿瘤细胞中表达, 而正常细胞不表达, 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能阻断肿瘤细胞生长, 诱导凋亡, 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抗体的选择关键是与抗原的高亲和力, 与抗原结合后通过激活免疫效应如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作用(CDC)、抗体依赖性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达到消灭肿瘤的目的。
抗CD20单克隆抗体
CD20抗原是良好的免疫治疗靶点, 它在90%以上的B细胞中表达,而造血干细胞不表CD20,正常B细胞在治疗后可恢复。利妥昔单抗与CD20阳性的肿瘤细胞结合后通过CDC和ADCC途径诱导细胞凋亡,同时可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起到化疗增敏作用。
Mchaughlin等报道了151例患者,其中97%既往曾行化疗,25%曾行放疗,14%行自体干细胞移植,所有均为难治复发的惰性B细胞NHL,经利妥昔单抗单药375 mg/m2 静注,每周1次,连用4周。最终总有效率为50%(完全缓解6%),中位随访11.8个月,有效者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13个月。而毒副反应多为Ⅰ、Ⅱ级,临床表现为发热(43%)、寒战(28%)、恶(18%)、头痛(14%),药物耐受性好。而其后Colombat将利妥昔单抗治疗初治低恶度NHL,则获得了73%的总有效率(ORR),其中20%获得完全缓解(CR)。体外实验发现利妥昔单抗可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因此研究者以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多为氟达拉滨或CHOP方案)治疗低度恶性NHL,对初治患者的ORR达到了80%~100%,其中50%~80%的患者获得CR,中位疾病进展时间超过5年。而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作为二线方案疗效同样令人鼓舞ORR由单药的50%提高至85%。
对侵袭性B细胞NHL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依然有效。国际上最著名的两项研究为GELA和MinT研究。两者选择了不同的患者人群。GELA的随机研究中入组者为399例年龄大于60岁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MinT研究即为18~60岁患者。前者的观察结果显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近期ORR为83%而化疗组为69%,远期疗效联合治疗组亦优于单纯化疗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8%和45%;MinT的研究对象中,对国际预后指数(IPI) 0~1分的低危DLBCL患者中位随访23个月时,ORR达95%,无事件生存率80%,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了免疫化疗在各年龄组NHL中的优势。因此,目前利妥昔单抗+CHOP已成为侵袭DLBCL的标准治疗方案, 最近欧洲多中心RICOVER-60的Ⅲ期结果表明,6~8 次利妥昔单抗加6次双周化疗,是大于60岁DLBCL新的标准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