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由于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故又称“子宫平滑肌瘤”,多数长在子宫体部,少数长于子宫颈部。据资料介绍35岁以上的妇女,每4~5人中,就有一名子宫肌瘤患者,其中以40岁以上年龄段的女性尤为多发。由于子宫肌瘤有癌变的可能,患者往往谈瘤色变,以为逃不脱手术这一关了。然而,子宫肌瘤确实都需要手术吗?……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主要由于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 ,故又称“子宫平滑肌瘤” ,多数长在子宫体部 ,少数长于子宫颈部。据资料介绍 35岁以上的妇女 ,每 4~5人中 ,就有一名子宫肌瘤患者 ,其中以 40岁以上年龄段的女性尤为多发。由于子宫肌瘤有癌变的可能 ,患者往往谈瘤色变 ,以为逃不脱手术这一关了。然而 ,子宫肌瘤确实都需要手术吗 ?
子宫肌瘤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 ,一般认为可能与长期和过度的雌激素刺激有关。中医则将子宫肌瘤归于“症瘕”范畴 ,早在秦汉时期 ,即有寒气侵袭子宫而导致“石瘕”的记载 ;唐代《诸病源侯论》指出 :“症瘕者 ,皆由寒温不调 ,饮食不化 ,或与脏气相搏结所生也。”后世医家经不断实践 ,对“症瘕”成因的认识日益丰富 :怀孕生产时脏器受寒 ,或经期过度受凉 ,或长期的情志郁结 ,都可能诱发该病。尽管对“症瘕”成因的认识不断深入 ,其根本病机 ,始终离不开“瘀血”二字 ,所谓“必挟瘀血而后成形”。
结合以上病因病机 ,目前临床上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案大体有三 :
1、随访观察。肌瘤小 ,无症状 ,尤其是绝经的老龄患者 ,定期检查 ,只要不见瘤体迅速增大 ,则不必加以治疗。
2、药物治疗。患者年近绝经期 ,月经量较多者 ,常以药物保守治疗。西医多选甲基睾丸素等雄性激素。中医则充分发挥其辩证论治的优势 ,将患者分四型论治。
血瘀证 :肌瘤坚硬 ,位置固定 ,用手推之不移 ,患者脸色发暗 ,没有光泽 ,肌肤干燥 ;多有月经量增多或经期的延长 ;舌边尖有瘀点、瘀斑、或舌质紫暗。治以破瘀消症 ,桂枝茯苓丸加减 :桂枝、茯苓、丹皮、山楂、赤芍、桃仁、水蛭等。
痰湿证 :肌瘤质地不坚 ,患者有时感到小腹有不固定的胀痛 ,不喜欢揉按腹部 ,且见白带量多质粘 ,色白或黄 ,四肢发冷。治以消痰破积 ,开郁二陈汤加减 :青皮、香附、三棱、鳖甲、制半夏、陈皮、茯苓、川芎、莪术、生姜、甘草、槟榔、瓦楞子等。
气结证 :肌瘤以手推之可移 ,按之质地不坚 ,患者经常感到胸闷不舒。治以破气消积 ,香棱丸加减 :木香、丁香、三棱、莪术、枳壳、青皮、川楝子、小茴香、穿山甲、橘核等。
湿热证 :肌瘤质软不坚 ,患者常发低热 ,腹痛及带下量多 ,色黄、质稠而臭 ;有口中粘腻或口苦的感觉 ,心烦、小便黄浊、大便时而干燥 ,时而不爽。治以涤痰清热消积 ,大黄牡丹汤加减 ;黄芩、苍术、皂角、川淮牛膝、酒制大黄、丹皮、桃仁、芒硝 ,鳖甲等。
中医治疗“症瘕” ,虽讲究方药的变化 ,总离不开活血化瘀的思路 ,且坚持“大积大聚 ,衰其大半而止”(出自《黄帝内经》)的原则 ,在攻逐瘀血的同时 ,注意不可伤害人体正气。
3、手术治疗。根据不同病情 ,选用刮宫术或子宫肌瘤剔除术、阴道子宫肌瘤摘除术、子宫切除术等。此类方法适合直径已超过 5厘米的子宫肌瘤以及子宫肌瘤生长速度突然加快 ,有恶变倾向者。
可见 ,大多数子宫肌瘤的患者是不必手术治疗的 ,在充分确诊的情况下 ,完全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达到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