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痛经”含义是指妇女在经期前,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到腰骶,甚至剧痛昏厥。西医把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继发性痛经,因生殖器官病变引起,如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瘤、慢性盆腔炎、妇科肿瘤、宫颈口粘连狭窄等。中医的痛经有寒热虚实之别。如果以痛的感觉分有以下几种:……
中医的“痛经”含义是指妇女在经期前 ,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 ,或痛到腰骶 ,甚至剧痛昏厥。
西医把痛经分为 :原发性痛经 ,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 ;继发性痛经 ,因生殖器官病变引起 ,如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瘤、慢性盆腔炎、妇科肿瘤、宫颈口粘连狭窄等。
中医的痛经有寒热虚实之别。如果以痛的感觉分有以下几种 :
刺痛属热 ,冷痛属寒。胀痛或腹部阵痛属气滞 ,剧痛而血块流出痛减属瘀。得热(例如喝热饮 )痛减属寒 ,得热痛剧属热。喜按喜揉者属虚 ,拒按拒揉者 (越按越痛 )属实。
经前期痛者多实 ,经后痛而痛更甚者多虚。
中医认为痛经的发生与冲任、子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有关 ,辨证论治如下 :
一、虚证 :不荣则痛 ,意思是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治法宜平时调补 ,补气养血或滋补肝肾。
二、实证 :不通则痛 ,意思是气血运行不畅造成。治法宜祛瘀止痛。在月经前 3- 5天 ,气滞者行气活血止痛 ,寒凝者温经散寒止痛 ,湿热者清热除湿止痛。
在治疗方面 ,中医是急则治其标 ,以止其痛 ,痛止后则治本为主。例如 ,慢性盆腔炎引起的痛经 ,如果治疗好盆腔炎 ,痛经自然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