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肝脾法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北京军区总医院分院的赵建明观察了疏肝健脾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在治疗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本组治以调和肝脾法,其药物组成如下:白芍20g,山药20g,太子参20g,茯苓20g,酸枣仁20g,醋柴胡10g,生龟板10g,生龙骨30g,白术15g,生甘草8g,木香8g,麦冬12g,丹皮……
调和肝脾法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北京军区总医院分院的赵建明观察了疏肝健脾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在治疗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本组治以调和肝脾法 ,其药物组成如下 :白芍 20g ,山药 20g,太子参 20g ,茯苓 20g ,酸枣仁 20g ,醋柴胡 10g ,生龟板 1 0g ,生龙骨 30g ,白术 15g ,生甘草 8g,木香8g ,麦冬 12g ,丹皮 12g。上方每日 1剂水煎服。对照组用更年康片每次 3片 ,每日 3次口服 , 2周为 1疗程。其所采用的疗效标准参照解放军总后卫生部编《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痊愈 :症状消失 ,随访 6个月未见复发。好转 :症状减轻。无效 :症状无改善。复发 :6个月后出现更年期症状。其治疗结果如下 :本组 62例 ,痊愈 46列 ,好转 12例 ,无效 1例 ,复发 3例 ,总有效率 9 3. 5%;对照组 58例 ,痊愈12例 ,好转 10例 ,好转 14例 ,复发 22例 ,总有效率 38. 3%;本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1)。据此认为 ,调和肝脾法在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中占重要地位。
详见《陕西中医》杂志 2002年 23卷第 5期第 406~ 407页
活血化瘀治疗继发性不孕症
黎志远阐述了继发性不孕症从瘀辨治 :(1)患者 28岁 ,证属肝郁血滞 ,湿浊下注 ,经脉不利 ,治宜理气活血化瘀 ,佐以健脾利湿。用自拟养血疏肝汤 :当归 10g ,炒枳壳 10g ,桃仁 10g ,制香附 12g ,五灵脂 12g ,路路通 12g ,炒椒目5 g ,广木香 6g ,蒲公英 15g ,赤芍 15g ,白芍15g ,贯众 15g。服 7剂后 ,月经来潮 ,乳及腹部胀痛好转 ,再拟活血疏肝、健脾益肾法继进月余而孕。 (2)患者 27岁 ,证属寒湿侵袭经脉 ,宫寒不孕 ,治宜温经散寒、活血通经。用少腹逐瘀汤加减 :当归 12g ,赤芍 12g ,党参 12g ,桃仁12g ,延胡索 12g ,肉桂 6g ,吴茱萸 6g ,川芎 9g,苍术 15g ,干姜 3g ,炙甘草 9g。服 9剂后 ,诸症皆除 ,后改用人参养荣汤和嗣育丹交替服用 ,连服 30余剂 ,次年顺产一男婴。 (3)患者 32岁 ,证属痰瘀阻络 ,肝脾失和 ,治宜导痰健脾 ,化瘀通胞。用温经导痰复方 :栝楼皮 15g ,大腹皮15g ,炒枳壳 15g ,郁金 15g ,丹参 15g ,山慈菇15g ,草决明 15g ,鸡内金 12g ,厚朴 12g ,火麻仁 12g ,泽兰 12g。服 30余剂 ,又加活血调冲之品及温肾健脾等药 ,共调治 3个月而孕。 (4)患者 28岁 ,证属经络受损 ,累及肝肾 ,气瘀血阻 ,湿热下注 ,胞脉闭塞 ,治以行气活血消瘀 ,清热利湿通脉 ,用基本方 ,药物组成 :血竭 6g ,皂角刺 15g ,制大黄 6g ,牡丹皮 6g ,穿山甲 10g ,败酱草 15g ,赤芍 15g ,丹参 15g ,郁金 12g ,当归 12g ,土茯苓 20g ,薏苡仁 30g。服药 12剂后 ,诸症明显减轻 ,坚持服药 3月余后妊娠。(5)患者 25岁 ,证属脾肾虚寒挟瘀 ,治宜补肾助阳 ,温经活血。用龟鹿二仙汤加减 :鹿角胶 10g,制巴戟天 12g ,香附 12g ,焦白术 12g ,茯苓12g ,仙灵脾 15g ,杜仲 15g ,桑寄生 15g ,黄芪18g ,桃仁 9 g ,川芎 9g ,红花 9 g ,干姜 9g ,柴胡 9 g ,炙甘草 6g。用法 :日 1剂。治疗 1个月后月经恢复正常 ,上方加补骨脂、吴茱萸、乌药继进 30余剂 ,已有排卵 ,继上方增损减治 1个月 , 1年后怀孕。
详见《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年 9卷 4期 47~ 48页
更年期综合征的分型辨治
苏斌医师分型辨治更年期综合征取得满意疗效。 (1)肝气抑郁型 :用甘麦大枣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 ,药物组成 :淮小麦 15g,合欢皮 12g ,香附 10g ,郁金 10g ,当归 10g ,金桔叶 10g ,吴茱萸 3g ,薄荷 3g,青皮 6g ,陈皮 6g,川芎 6g ,柴胡6g ,炙甘草 6g ,大枣 6枚。经治近 2月 ,症状改善 ,用逍遥丸巩固治疗。 1年后随访一切正常。(2)阴虚内热型 :用杞菊地黄丸加墨旱莲 10g ,女贞子 10g ,黄芩 10g ,麦冬 10g,地骨皮 15g ,龟板 1 5g ,山栀 6g。服用 1月余 ,症状明显改善 ,继用原法进治。后改服杞菊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等巩固半年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 ,量减少 ,其他症状不明显。 (3)营卫失调型 :用二仙汤合桂枝汤加减 ,药物组成 :白芍 15g ,龙骨 15g,牡蛎 1 5g ,麦冬 12g ,仙茅 10g ,淫羊藿 10g ,当归10g ,五味子 10g ,知母 6g,黄柏 6g,桂枝 6g,甘草 6g ,大枣 6枚。服用 20余剂后 ,症状有所缓解 ,发作次数明显减少。遂遵守上法 ,稍事调整药物进一步治疗 , 2月后症状基本消失 ,改服谷维素维持。时过 2年 ,未再复发。 (4)脾肾阳虚型 :用自拟方 ,药物组成 :淮山药 15g ,茯苓15g ,黄芪 15g ,菟丝子 12g ,白术 12g ,补骨脂10g ,仙灵脾 10g ,杜仲 10g,淡附片 6g ,干姜 6g ,肉桂 6g ,砂仁 6g ,甘草 6g。经治 3周 ,诸症皆减 ,继以附子理中丸调治而愈 ,半年后月经渐停。
详见《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 14卷 1期 4 9页
清热化瘀汤治疗盆腔炎性包块
李扣娣观察了自拟清热化瘀汤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采用如下方法 :用自拟清热化瘀汤 ,药物组成 :红藤 30g ,败酱草 30g ,蒲公英 20g ,茯苓 20g ,忍冬藤 20g ,丹参 20g ,三棱10g ,莪术 10g ,昆布 10g ,桃仁 10g,当归 10g ,穿山甲 (先煎 )10g ,桂枝 5g。随症加减 :如出现小腹胀痛症状加广木香 6g ,制乳香 6g,制没药6g ,制香附 10g ;如有带下量多 ,色黄伴腥臭味加椿白皮 ;恶寒发热加柴胡、黄芩。具体用法 :日 1次水煎服 ,经期量多停服。 1个月为 1个疗程。疗效标准 :痊愈 :临床症状消失 ,B超复查盆腔包块消失。好转 :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B超复查盆腔包块明显缩小。无效 :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B超复查盆腔包块无明显缩小。结果显示 :本组 38例患者 ,痊愈者 24例 ,好转 12例 ,无效 2例 ,总有效率为 9 4. 8%。临床疗效证实 :自拟清热化瘀汤治疗盆腔炎性包块 ,疗效满意。
详见《黑龙江中医药》2002年卷 1期 41~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