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今医学界最关注的疾病之一,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alSyndrome,简称PMS)已被医学专家列为“对神经科学的挑战──未来10年要回答的50个重要问题”之一。据最新统计资料表明,欧美发达国家PMS的患病率已高达79.18%,有关PMS的咨询网页日渐增多,但在国内,大多数女性对身边这一挥之难去的阴影却懵懂无知。近期调查发现,在随机……
作为当今医学界最关注的疾病之一 ,经前期综合征 (PremenstralSyndrome ,简称PMS)已被医学专家列为“对神经科学的挑战──未来10年要回答的 50个重要问题”之一。据最新统计资料表明 ,欧美发达国家PMS的患病率已高达 79 . 18%,有关PMS的咨询网页日渐增多 ,但在国内 ,大多数女性对身边这一挥之难去的阴影却懵懂无知。近期调查发现 ,在随机抽样的 100名经前期综合征患者中 ,只有不到 10人采取治疗 ,而大部分人在被问及经前期综合征这一概念时 ,她们的回答大多为 :“这是什么病 ,没听说过 !”经前期综合征究竟是一种什么病 ?它对女性有何危害 ?记者为此专程采访了我国著名妇科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黄云亮教授。
记者 :有调查资料显示 ,有 9 0. 1%的女性或多或少患有经前期综合征。经前期综合征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呢 ?
黄教授 :育龄妇女在经期前 7- 14天 (即月经周期的黄体期 ),反复出现一系列精神行为和体质等方面的症状 ,月经来潮后症状迅速消失 ,但在下次月经前又会出现。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青春及生育年龄的女性 ,病情的轻重、出现的时间长短不一样。根据其产生的精神、情绪的障碍较为突出 ,以往曾命名为“经前紧张症”、“经前期紧张综合症”。近年认为这类症状波及范围广泛 ,除精神、神经症状外还涉及几个互不关联的器官、系统 ,包括多种多样的品质性和功能性症状 ,所以称为“经前期综合征”。中医将其归属于月经前后诸证 ,认为在冲脉 ,多为肝郁、脾虚 ,也有见肾虚者 ,又有虚实之分 ,但以虚证为多。
记者 :作为妇科专家 ,您认为女性罹患经前期综合征的主要病因是什么呢 ?它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
黄教授 :现代医学对PMS的研究从病因与发病机理上尚处于假说阶段。一般认为与雌激素 /孕激素比例升高、β内啡肽波动、催乳素浓度增高、低血糖、水钠潴留、维生素B_6缺乏、前列腺素合成不足、各种前列腺素之间的平衡或代谢失常 ,以及心理因素、内源性激素过敏等有关。
从中医角度而言 ,七情所伤 ,皆可伤肝 ,对妇女尤其重要 ,肝伤进而影响月经的来潮而发生月经病。叶天士《临证指南》说 :“女子以肝为先天。”所以经前期综合征的病机重点主要为肝失调节。肝脏主藏血和主疏泻 ,在志为怒。肝藏血的内涵是贮存血液和调节血量 ,肝内所贮存的血液 ,可制约肝阳升腾 ,使之疏泻条达。肝藏血功能还包括调节人体全身脏腑部分血量的重新分配 ,对外周血管血量也起重要调节作用。伴随人体的机能活动 ,情绪变化 ,机体各部的血量在肝脏的宏观调控下 ,身体各脏腑器官发生微妙变化。月经前冲任二脉 ,聚敛全身之阴血 ,下输胞宫 ,此时血海充盈 ,为月经的来潮做准备。同时全身脏腑组织器官相对阴血不足 ,由于未能及时相应调节血量的重新分配 ,致气血失调 ,阴阳格拒而形成PMS。
患有PMS的女性 ,除了粘膜病变以及水钠潴留而致的体表及某些器官水肿外 ,表现最突出的是精神症状 :有的表现为烦躁易怒、心情懊悔、精神不振、疲乏无力 ,思睡或失眠 ;有的表现为上腹饱胀、饮食乏味、胸肋闷痛 ;有的表现为头昏头痛、耳鸣目眩、乳房胀痛 ;有的甚至打人骂人 ,虐待子女 ,造成家庭不和等。
记者 :有学者认为 ,心理、生活因素与经前期综合征的产生有密切关系 ,您同意这一说法吗 ?您认为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经前期综合征呢 ?
黄教授 :中医认为 ,月经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现象 ,但在这个周期中 ,人的气血变化相当剧烈 ,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若冲脉气血的疏泻受阻则易发病。现代医学同样认为个性与环境对PMS的发生极为重要 ,个性与环境之所以对PMS产生影响主要源于情绪。情绪的本质是人们对事物体验所产生的一种情感 ,它反映了人的愿望、理想、要求等一系列心理因素。因此 ,人的情绪好坏不仅与客观外界事物有关 ,更主要的是由主客观之间协调的程度所决定。在生理周期特别是出现PMS症状 ,应保持乐观的态度 ,提高心理素质和修养是舒缓PMS症状的重要前提。
其次 ,营养与内分泌失衡也是PMS产生的原因之一。根据上海地区居民营养调查结果显示 :维生素B_1每人每天摄入量只有 1. 2mg ,摄入量是供给标准的 88 . 6 %;维生素B_2每人每天只有 1. 0mg,摄入量是供给标准的 75. 4%,显然不足。尤其是B_6的补充更为众多学者所推崇。由于人的情绪及行为受抑制性神经介质一生物胺所影响 ,而 5-羟色胺 (Sr)与PMS的发病有关。维生素B_6可调节自主神经系统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关系以改善PMS症状。所以 ,在生理周期出现PMS更应补充营养素 ,多吃富含锌、镁及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牡蛎、禽肉、黄豆、黑芝麻等 ,以促进内分泌平衡 ,并应当注意气候变化以避寒热 ,这些都有助于减轻临床反应。
对于症状严重者 ,则需要采取药物治疗 ,口服避孕药、甲灭酸能改善某些症状。中医辨证施药效果较好 :肝郁气滞型是常见的一种 ,可用逍遥散 ;脾肾阳虚型可用健固汤 ;阴虚肝旺型应用杞菊地黄汤 ;心脾两虚型应用归脾汤。另外 ,中华医学会重点推广的经前平颗粒是专门针对经前期综合征而研制的 ,具有平肝理气、消胀止痛的功效 ,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