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固汤出自清代名医傅山的《傅青主女科》。原方为妇人“经前泄水”而设,主治“脾虚不能摄血,土不实而湿更甚”的妇人“先泄水而后行经”之玻由人参、白术、茯苓、巴戟天、薏苡仁组成,主要功能为健脾化湿、温肾助阳。笔者反复学习傅氏原著,并应用于临床,从而对健固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经行泄泻:妇人每值经行前即见大便溏薄或清稀如水……
健固汤出自清代名医傅山的《傅青主女科》。原方为妇人“经前泄水”而设 ,主治“脾虚不能摄血 ,土不实而湿更甚”的妇人“先泄水而后行经”之病。由人参、白术、茯苓、巴戟天、薏苡仁组成 ,主要功能为健脾化湿、温肾助阳。笔者反复学习傅氏原著 ,并应用于临床 ,从而对健固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经行泄泻 :妇人每值经行前即见大便溏薄或清稀如水 ,日解数次或天亮前泄泻 ,腰膝酸软 ,畏寒肢冷 ,经净后泻止 ,月经大多先期、量多、质稀、色淡无血块 ,乏力倦怠 ,纳谷欠馨 ,舌淡嫩 ,苔薄腻 ,脉沉迟。此病主要发病机理与脾、肾二脏密切相关。平素脾气虚弱或肾阳不足 ,当经行之际 ,脾肾更虚 ,经期经血盈于冲任 ,脾气益虚 ,不能运化水谷化生精微 ,反聚为湿 ,下注而为泄泻 ;或肾阳不足 ,不能上温脾阳 ,脾失健运 ,水湿下注 ,是以泄泻。治宜温肾扶阳、暖土固肠 ,取健固汤加味治之 ,使肾气得固 ,脾气健运 ,湿浊乃化 ,泄泻自愈。药如 :党参、茯苓、炒白术、巴戟天、补骨脂、仙灵脾、益母草各15克 ,肉豆蔻、制苍术、煨木香各 10克 ,炒薏苡仁 20克。临床可用于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等辨证属于脾肾阳虚型患者。经行浮肿 :妇人每逢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 ,头面四肢浮肿 ,经净则浮肿渐消。伴腹胀纳减 ,腰膝酸软 ,大便溏泻 ,经行量多、色淡红、质稀 ,舌淡胖或边有齿印 ,苔白腻 ,脉沉缓或濡细。浮肿与脾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 ,经行之际阴血下注 ,相应脾肾功能益虚 ,水湿泛溢莫制 ,溢于肌肤 ,故见经行浮肿。治疗拟温肾健脾、化气利水为法 ,取健固汤加减治之。方如 :党参、桂枝、川芎、泽泻、黄芪各 10克 ,茯苓、白术、巴戟天、炒薏苡仁、泽兰、益母草各 15克 ,陈皮 6克。临床可用于血管神经性水肿、失血性贫血、浮肿等。
带下病 :妇人带下量多 ,色白或淡黄 ,绵绵不断或终日淋漓不断 ,或突然阴道流水阵下 ,色淡黄或清稀无色 ,或如洗肉水 ,无味或有腥气味 ,自觉乏力或见腰微酸 ,犹如经潮之状 ,舌淡嫩舌体胖 ,或边有齿印 ,苔薄白 ,脉细弱。临床多见于形体肥胖之人 ,脾虚痰湿之体。治疗拟健脾益气、温肾助阳祛湿为法 ,取健固汤加味治之。药如 :党参、炒苍术、炒白术、巴朝天、茯苓、黄芪、芡实、乌贼骨、桑寄生各 15克 ,炒薏苡仁20克 ,莲子须、荆芥穗各 10克。气虚甚者加黄芪 ;泄水量多不止者加芡实、乌贼骨、莲子须 ;腰酸甚者加川断、桑寄生、杜仲、狗脊。临床可用于慢性盆腔炎、慢性宫颈炎等。
健固汤虽为“经前泄水”而设 ,但遵循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 ,对妇人经、带、胎、产、杂病凡属脾虚肾阳不足、不能温化水湿者均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