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攻补寒热同用治疗妇科病
时间:2006-8-18 10:49   来自: 中健网·疾病   原作者: 佚名

妇科疾病与其它临床各科疾病不同。因为妇女多忧善感,易为七情所伤。《锡塘医话》中说:“妇人善怀而多郁。”又因为妇女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生理变化较大,发病有一定阶段性。如青春期,肾气初盛,发育尚未完善,常易引起月经周期失常的某些疾患;中年妇女为胎、产、哺乳之期,易伤阴血,血伤则肝失所养,经、带、胎、产等病均易发生;绝经期妇女,肾气渐衰,易致……

  妇科疾病与其它临床各科疾病不同。因为妇女多忧善感 ,易为七情所伤。《锡塘医话》中说 :“妇人善怀而多郁。”又因为妇女随着年龄的增长 ,其生理变化较大 ,发病有一定阶段性。如青春期 ,肾气初盛 ,发育尚未完善 ,常易引起月经周期失常的某些疾患 ;中年妇女为胎、产、哺乳之期 ,易伤阴血 ,血伤则肝失所养 ,经、带、胎、产等病均易发生 ;绝经期妇女 ,肾气渐衰 ,易致阴阳失调 ,而出现月经紊乱、绝经前后诸证 (更年期综合征 )等。因此《千金要方》中说 :“妇人之别有方者 ,以其胎、妊、生产、崩伤之异故也。”对于妇科疾病的病机 ,早在《灵枢·五音五味篇》就有“妇人之生 ,有余于气 ,不足于血”的认识 ,后世医家还总结出“经前莫补、经后莫攻”和“产前一盆火 ,产后一盆冰”的临床经验 ,可见妇科疾病多虚、实、寒、热错杂 ,变化多端 ,难以把握。《千金要方》中说 :“妇人之病 ,比之男子 ,十倍难疗。”就是指此而言。

  余承继家传经验 ,又在妇科临证、教学 30余年 ,根据《内经》“间者并行”和“寒热温凉 ,反从其病”的说法 ,结合多年辨证与辨病互参的经验 ,体会到“攻补寒热同用法”是治疗妇科疾病的大法。

  此法渊源于《内经》 ,始用于仲景。如大黄甘遂汤 (大黄、甘遂、阿胶 )治产后妇人水血互结血室 ;温经汤 (当归、川芎、芍药、桂枝、吴萸、生姜、牡丹皮、阿胶、麦冬、人参、半夏、甘草 )疗“妇人少腹寒 ,久不受胎 ;兼取崩中去血 ,或月水来过多 ,及至期不来。”至宋元时期 ,诸家多善攻补寒热 ,交融一体。如陈自明的《妇人良方大全》中设有补阴温化的交加散 (生地、生姜 );刘河间有羚羊角与官桂、川乌与山栀子、大黄与人参并用的实例。到了明清 ,本法已成定论。付青主治妇人产后有汗变痉就曾将人参、附子、羚羊角等药参伍齐下。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还专列了“攻补寒热同用论”篇 ,明确指出 :“攻者必攻强 ,补者必补弱” ,“寒热兼用之法 ,亦同此义。”何梦瑶在《医碥》中进一步论述此法是“有寒热并用者 ,因其人寒热之邪夹杂于内 ,不得不用寒热夹杂之剂。”近来有人将此法归纳为“双向调节法” ,并推广于临床各科 ,足见其易于中病 ,能迅速调整和恢复全身机能。

  下面是我运用“攻补寒热同用法”治疗妇科疾病的几点体会 :

  一、月经病

  (一 )月经不调

  基础方 :德生丹 (自拟方 ):熟地、苁蓉、当归、芍药、川芎、丹参、益母草、砂仁、陈皮、木香、生姜、小茴、柴胡。有热加地骨皮、牡丹皮、黄芩 ;腹痛加香附、艾叶 ;白带多加茯苓、车前子 ;腰部疼痛加川断、杜仲 ;气虚加党参、黄芪。典型病例 :刘某 , 34岁。 19 80年 6月初诊。初潮 15岁 ,一向正常 , 24岁结婚 ,孕 3产 1。近半年月经紊乱。现症为经前腰部板滞不舒 ,腹有胀感 ,乳房胀痛 ,情绪易于激动 ,善怒 ,月经先后不定期 (错 5~ 10天 ), 5~ 7天方过 ,色较淡 ,质偏稀。舌质淡苔薄白 ,脉弦缓。证属肝郁气滞、脾肾阳虚。治宜疏肝理气、温补脾肾。

  方药 :柴胡 12g ,木香 6g ,陈皮 9 g,茯苓12g ,党参 15g ,当归 12g ,川芎 9g ,熟地 15g ,白芍 12g ,丹参 15g ,益母草 15g ,巴戟肉 15g ,仙灵脾 15g ,桂枝 9 g ,生姜 9g。上方在经前连服 5剂 ,共治疗 2个周期而愈。

  月经不调是以月经的期、量、色、质异常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其治法应从固肾、扶脾、理气三方面着手。因肾乃先天之本 ,天癸之源。肾气盛 ,天癸至 ,任通冲盛 ,则月经按时来潮。因此补肾气在于填补精血以固本 ,稍佐助阳之品 ,使肾中阴阳平衡 ,精血俱旺 ,则经自调。扶脾在于益血之源 ,应以健脾升阳为主。理气在于通调气机 ,以开郁行气为主 ,气行则血行 ,气顺则血顺 ,郁开气行则经亦自调。自拟德生丹将此三法融为一体 ,且照顾到瘀血问题。如熟地、苁蓉、当归、川芎、白芍以补精血 ;陈皮、砂仁以健脾化湿 ;木香、柴胡疏肝理气 ;丹参、益母草活血化瘀 ;生姜、小茴辛温助阳 ,能升发命门少火 ,且能通运气血。临床适当把握各自比例 ,便能收到满意效果。

  (二 )崩漏或吐衄

  基础方 :乌茜断丝散 (自拟方 ):乌贼骨、茜草、何首乌、川断、菟丝子、黑荆芥、大黄、肉桂。血虚加熟地、阿胶 ;气郁加柴胡、青皮、旋覆花、代赭石 ;血瘀加山楂炭、炒红花、益母草、丹参 ;热盛加黑栀子、黄柏炭。

  典型病例 :李某 , 44岁。初潮 16岁 ,孕 5产 3。 3个月前不明原因突然阴道下血 ,曾在某医院妇科检查 ,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病理报告子宫内膜增殖 ,用过中西止血药 ,其效不佳。主症见阴道出血不断 ,时多时少 ,淋漓不断 ,色深红有块状物 ,腹部疼痛 ,口中干渴 ,心烦少寐 ,舌质红 ,苔薄黄而尖边无苔 ,脉细数。辨证属热伏冲任 ,阴伤血瘀。治宜化瘀止血、滋肾清热。

  方药 :乌贼骨 15g ,茜草 12g ,何首乌 30g ,川断 15g ,菟丝子 30g ,益母草 24g ,炒红花 12g ,山楂炭 18g ,大黄 12g(先下 ),黑栀子 9g ,肉桂5 g ,黑荆芥 6g。上方连服 7剂而血止 ,后又加减调理半月而诸证消失。

  崩漏主要是由于冲任损伤、肝经郁火或肺肾阴虚所引起 ,重点应抓住“虚、瘀、热”三字。根据临床观察 ,此类病青春期和更年期发病率较高。因青春期是天癸至而未充之时 ,更年期又是肾气渐衰之期。所以本病的治疗应该固涩清热、理气化瘀合用。乌茜断丝散取川断、菟丝子以补肾固本 ;乌贼骨、茜草化瘀止血 ;大黄清热凉血 ;肉桂引火归原 ;何首乌大补血源 ;黑荆芥散包络之火以止血。诸药合用 ,补而不峻 ,温而不燥 ,虚可以补 ,实可以泻 ,热可以清 ,瘀可以散 ,共奏补虚固冲、疏化止血之效。

  (三 )月经前后和绝经前后诸证

  基础方 :滋肾清肝汤 (自拟方 ):熟地、山药、山芋肉、茯苓、泽泻、丹皮、柴胡、栀子、当归、芍药、杞子、黄连、吴茱萸、肉桂、甘草。乳房胀痛有块者加橘核、王不留行、鹿角霜 ;肝火上亢者加钩藤、石决明、夏枯草 ;肾阳衰者加仙灵脾、巴戟肉。

  典型病例 :路某 , 47岁。两年来经常头晕 ,时觉烘热 ,夜间心烦躁热、汗多 ,伴有经前胸胁两乳作胀 ,口苦易激动 ,月经周期不准 ,量忽多忽少。舌质暗红、苔薄黄 ,脉弦数。证属肝肾阴虚 ,相火妄动。治宜滋水清肝 ,抑阳扶阴。

  方药 :熟地 30g ,杞子 30g ,山药 30g ,钩藤15g ,石决明 15g ,柴胡 12g ,栀子 12g ,白芍 15g ,茯苓 12g ,泽泻 12g ,丹皮 12g ,肉桂 6g。上方连服 9剂 ,症状好转 ,后以杞菊地黄丸善后。

  月经前后和绝经前后诸证与肝肾二脏关系密切。因月经乃精血所化生 ,肝藏血 ,乙癸同源。月经到来会导致肝肾阴阳失衡。绝经标志着肾衰天癸竭 ,现代医学认为属性激素撤退引起的病变。其治疗主要是协助肝肾阴阳。滋肾清肝汤以六味地黄汤为底 ,专补肝肾之阴。用黄连、栀子清上焦怫热 ;肉桂引火归原与吴茱萸合用 ,且起阴中求阳之用。

  二、带下病

  基础方用易黄汤合完带汤加减 (《付青主女科》方 ):白术、苍术、陈皮、黑荆芥、柴胡、白果、芡实、怀牛膝、黑栀子、黄柏、肉桂、茯苓、车前子。

  李某 , 32岁。病人近 3个月来月经提前 ,有时甚至 15天一潮 ,阴道常有黑清水流出 ,涂片曾查到霉菌。现带下量多 ,时稀时稠 ,夹有血丝 ,且伴有阴痒 ,平时头晕 ,心悸 ,失眠多梦 ,四肢乏力 ,口干咽燥 ,舌质正常 ,苔稍黄腻 ,脉弦滑。证属脾肾气虚伴湿毒阻滞。治宜补肾健脾 ,除湿解毒。

  方药 :白果 15g ,茨实 24g ,白术 15g ,苍术9g ,陈皮 12g ,茯苓 15g ,黑栀子 9g ,怀牛膝 15g ,肉桂 5g。水煎服 ,日 1剂。另用外洗方 :二花3 0g ,红花 15g ,益母草 30g ,五倍子 30g ,苦参3 0g ,百部 30g ,鹤虱 30g ,川椒 15g。煎水外洗。上方共用 20天左右而愈。

  带下病多由于脾虚、肝郁或肾气不固所致 ,偶尔也有感受湿毒引起者。其治法应以健脾除湿、固肾疏肝为主。确为湿毒浸淫者 ,也应注重除湿解毒。上方以白术、苍术、陈皮、茯苓、车前子健脾利湿 ;以芡实、白果固肾涩精 ;以柴胡、黑荆芥疏肝理气 ;以黑栀子、黄柏清泻三焦 ,并以肉桂制其寒凉 ;牛膝引诸药下达病所。药中病所 ,其效稳定。

  三、妊娠病

  基础方用母健胎安汤 (自拟方 ):当归、川芎、阿胶、茯苓、白术、黄芩、砂仁、陈皮、生姜、菟丝子、桑寄生、太子参。

  典型病例 :崔某 , 28岁。第一胎怀孕 40天时其妊娠反应较重 ,曾服中药解除。现已怀孕6个多月 ,因自觉似女孩征兆而心情抑郁。现心胸满闷 ,两胁作胀 ,喉中有噎塞感 ,下肢浮肿 ,腰酸 ,气短 ,饮食不佳 ,但欲眠 ,小溲滴沥而频数 ,舌质红 ,苔薄黄 ,脉弦缓。证属肝郁气滞 ,脾肾阳虚。治宜疏肝理气 ,温补脾肾。

  方药 :柴胡 9g,陈皮 19 g ,茯苓 9g ,白术12g ,当归 12g ,川芎 9g ,阿胶 15g ,菟丝子 30g ,桑寄生 30g ,杞子 15g,制附片 6g ,甘草 6g。上方服 9剂后症状解除。嘱其放宽胸怀 ,后足月顺产一男婴。

  妊娠病是由于受孕后 ,阴血聚于冲任以养胎 ,因而多使阴血偏虚。且胞脉系于肾 ,若先天肾气不足或为房室所伤 ,易致胎元不固。也有因脾胃虚弱 ,生化之源不足而影响胎元者。其次是胎儿的逐渐长大 ,影响气机之升降 ,形成气滞、气逆、痰郁等病理改变。母健胎安汤用当归、川芎、阿胶、太子参补养阴血 ;菟丝子、桑寄生填精固肾 ;茯苓、白术、陈皮、砂仁健脾化湿 ;黄芩 ,生姜寒热相佐 ,安胎以行胃气 ;附片温肾阳 ,虽为妊娠禁忌之药 ,与甘草相伍可保无虑 ,诸药合用 ,能使母健胎安。

  四、产后病

  基础方用产后益母饮 (自拟方 ):丹参 ,益母草、川芎、当归、桃仁、香附子、黑荆芥、红曲、黑山楂、炙甘草、炮姜。气虚加党参、黄芪 ;气滞乳汁不通者加全栝楼、鹿角霜 ;便秘加何首乌、油炒当归 ;有热加地骨皮、知母。

  典型病例 :赵某 , 27岁。产后持续头痛月余 ,恶露不绝 ,量少 ,色紫有块 ,小腹疼痛拒按 ,头痛如刺 ,二目作胀 ,舌质紫暗 ,脉弦而涩。证属瘀血留滞 ,循经上冲。治宜逐瘀通络 ,散寒止痛。

  方药 :当归 12g ,川芎 9 g ,丹参 12g ,益母草30g ,桃仁 12g ,香附 12g ,黑荆芥 6g ,红曲 9 g ,黑山楂 15g ,炙甘草 6g ,炮姜 6g,牛膝 15g,白芷9g。上方服 3剂而头痛减轻 , 6剂基本痊愈。产后病多因产时冲任损伤、亡血伤津和瘀血内阻、败血妄行所引起。又因“产后百节空虚” ,若饮食起居不慎 ,常易招来外邪。治疗时应抓住“多虚多瘀”的特点。产后益母饮以当归、川芎补血活血 ;丹参、益母草、桃仁、黑山楂化瘀逐恶露 ;香附子、黑荆芥散寒理气 ;炮姜温养胞宫 ;红曲、炙甘草调和胃气。此方比《付青主女科》上的生化汤还要稳妥 ,其效也更胜一筹。

收藏 分享 邀请
精彩图文
最新资讯
今日焦点
[第876期]让异物入气管伤害远离孩子
[第876期]让异物入气管伤害远离孩子
8月25日晚,北京儿童医院接诊一名因异物进入气管而危在旦夕的2岁儿童,经过
[第870期]土方治感冒是否可行?
[第870期]土方治感冒是否可行?
夏秋交际,早晚温差大,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感冒,有些人选择抗一抗就过去了,
[第866期]放线菌素D到底是什么?
[第866期]放线菌素D到底是什么?
近期,“放线菌素D”这一药品被炒得沸沸扬扬,从今年7月起,不断有来自福建
[第861期]夏末秋初蚊虫反扑如何应对
[第861期]夏末秋初蚊虫反扑如何应对
夏末秋初,蚊虫突然多了起来,气温下降加上雨水天气略多,为蚊子生长提供了
[第858期]从服务员烫顾客看烫伤处理
[第858期]从服务员烫顾客看烫伤处理
8月24日晚,温州林女士在一家火锅店吃火锅,要求男服务员加水时双方发生一
健康有道
[第168期]春季如何调养气血
[第168期]春季如何调养气血
胡冬菊 河北省中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擅长“清热、凉血、活血、止血
[第167期]“完全控制”哮喘,你该怎么办?
[第167期]“完全控制”哮喘,你该怎么办?
武蕾,主任医师、教授,河北省中医院呼吸二科主任,擅长运用中医理论及中西医结合的方
[第166期]告别失眠的日子
[第166期]告别失眠的日子
成立,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94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毕业后至今一直在河北
[第165期]水肿与肾脏的关系
[第165期]水肿与肾脏的关系
冯忖,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主治各种原发及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