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膜癌为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足月分娩以后,其发生比率约为2:1:1,少数可发生于异位妊娠后,患者多为生育年龄妇女,少数发生于绝经以后,这是因为滋养细胞可隐匿(处于不增殖状态)多年,以后才开始活跃,原因不明。近年来应用化学治疗,且在方法学及药理学上都有了很大的进展,使绒癌的预后有了显著改观病因绒癌多发生在子宫,但也有子宫内未发现……
3.脑转移 常继发于肺转移之后,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最早期,是脑动脉内瘤栓期,造成局部缺血,出现一过性症状,如腿软跌倒、失语、失明,经几秒钟或几分钟后即恢复。以后在小动脉内形成动脉瘤,继续生长发展,产生破坏性症状,造成蛛网膜下腔及附近脑组织出血,主要的症状为头痛、偏瘫、呕吐、平衡失调、视觉障碍、失语、高热、抽搐,以至昏迷,如引起脑疝,病人可突然死亡。
4.肝、肾、消化道转移 转移灶小而未破裂出血,不易被发现,若破裂出血,则有相应脏器的症状
检查
(一)有组织学检查者,以组织学诊断为准。绒癌在组织学检查时仅见大量滋养细胞及出血坏死,若见到绒毛,则可排除绒癌的诊断。
(二)无组织学检查者,凡流产、分娩、宫外孕以后出现症状或转移灶,并有hCG升高,可诊断为绒癌。葡萄胎清宫后间隔一年以上发生的,亦诊断为绒癌。
(三)疑有脑转移时,可作CT、B超检查,可显示转移灶,但病灶小时,不一定能明确诊断,可作脑脊液与血浆的hCG测定,脑脊液hCG水平:血浆hCG水平>1:60,则示有hCG直接泌入脑脊液,即可诊断为脑转移。
治疗
以化疗为主,手术为辅,年轻未育者尽可能不切除子宫,以保留生育功能,如不得已切除子宫,卵巢仅可保留。
(一)化疗 常用药物有5-氟脲嘧啶(5-Fu)、氨甲喋呤(MTX)、更生霉素(KSM)等。用药原则:多采用联合用药,如2疗程后效果不明显,应改换其他药物。副作用:以造血功能障碍为主,其次为消化道反应,脱发肝损也常见。停药指征:治疗需持续至无症状,hCG每10天测定1次,连续3次在正常范围,再巩固2疗程,观察3年无复发者为治愈。
(二)手术 病变在子宫,化疗无效者可切除子宫,年轻者保留正常卵巢。转移灶位于体表能切除者,可手术切除。
预后与很多因素有关,化疗后80%治愈,严重病例多死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