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主要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清稀,甚至如水样。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多见。本病多为感受外邪,湿阻脾阳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肝郁犯脾,运化失常,或脏腑亏虚,摄纳失调所致,其主要病变在脾胃及大小肠,关键在于脾胃功能障碍,因而调理脾胃,使之功能正常为治疗要点。
腹泻,主要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清稀,甚至如水样。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多见。本病多为感受外邪,湿阻脾阳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肝郁犯脾,运化失常,或脏腑亏虚,摄纳失调所致,其主要病变在脾胃及大小肠,关键在于脾胃功能障碍,因而调理脾胃,使之功能正常为治疗要点。
同时,应注意饮食,避免生冷、油腻之物,可根据证型选用下列中成药。
风寒或寒湿型:主要表现为腹泻清稀,甚至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兼有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舌苔薄白或白腻。当以解表散寒,芳香化浊为治。
此类腹泻可选用藿香正气类口服,如藿香正气口服液或藿香正气水每次1支、藿香正气丸每次9g(1丸)、藿香正气软胶囊每次2粒、藿香正气颗粒每次1袋、藿香正气片每次4片,均每日3次。六和定中丸每次1丸,每日2次。保济丸,每次9g,每日2次。
湿热或暑湿型: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苔黄腻。当以清化湿热为治。
此类腹泻可选用六一散,每次30g,每日2次,水煎服。时疫止泄丸(时疫救急丹),每次1丸,每日2次。香连丸,每次6g,每日3次。紫金锭(玉枢丹),每次1~1.5g,每日2次。蒲可欣(蒲公英)片,每次4片,每日3次。抗菌消炎片,每次4片,每日2次。
饮食积滞型:主要表现为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秽,泻后腹痛减轻,常伴有不消化物,脘腹胀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厚腻或垢浊。当以消食导滞为治。
此类腹泻可选用保和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健胃消食片,每次3片,每日2次。山楂丸(片),每次9g,每日2次。
肝气乘脾型:主要表现为平时多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而发生腹痛腹泻,舌淡红,苔薄白。当以抑肝扶脾为治。
此类腹泻可选用舒肝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逍遥丸,每次1丸,每日2次。木香槟榔丸,每次3~6g,每日3次。左金丸,每次1丸,每日2次。沉香化气丸,每次9g,每日2次。
脾胃虚弱型:主要表现为大便时溏时泄,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食欲不振,脘腹胀满,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当以健脾益气为治。
此类腹泻可选用参苓白术散,每次1袋,每日2次。香砂养胃丸,每次9g,每日2次。小健中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十香定痛丸,每次1丸,每日2次。四君子丸(散),每次9g,每日2次。
肾阳不足型:主要表现为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当以温肾健脾,固涩止泄为治。
此类腹泻可选用四神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附子理中丸,每次9g,每日2次。济生肾气丸,每次9g,每日2次。
外敷也有效
据笔者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中成药外治配合治疗腹泻及其并发症,效果亦佳。
云南白药:取云南白药粉1g,加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处,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2次,连续3天。此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
黄连素片:黄连素2粒,研为细末,加清水适量调为糊状,外敷脐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2次,连续1~2天即可。黄连素清热解毒,可治疗急慢性肠炎引起的腹泻。
藿香正气水:吴萸粉适量,用藿香正气水调匀,外敷于肚脐孔处,再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天,适用于暑湿或寒湿泄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