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源源不断的病人从何而来?乙肝怎么会越治越多?1997年,某权威性传染病院门诊,接诊乙肝患者共计9.5万人次,收治住院乙肝病人5365人次,1998年,以上两组数字分别为12.6万人和6784人次,依次增24.6%和21%。以上提示,我国乙肝的病人数量仍然呈上升势头,慢性乙肝病人复诊率一次次增加,新发现的乙肝患者又陆续出现,如果按国家颁布的慢性乙肝基……
3.不断引进的西药是否管用?步洋人后尘带来的水土不服
1984年出版的<<实用传染病学>>中慢性乙肝治疗药物共计11种,1997年出版的
<<实用传染病学>>已增至34种,绝大多数为“进口转内销”,即先进口,后仿制,再内销,这些进口药的特点是:1. 适合西洋人而难合国人,明显的水土不服,乙肝病毒有不同的亚型,欧美人不同于中国人,而中国的大江南北又有不同亚型,我国乙肝患者80%来源于垂直传播,而美国仅有10%左右,诸如干扰素一类的抗病毒药物在欧美收效显著,但在我国却难有太大作为,一大批西药乘兴而来,杀羽而归。
2.价格一路攀升,国人望“洋”兴叹。进口新药,贵得让人咋舌,干扰素1支150-450元不等,1个疗程1万-3万元;胸腺五肽1支500元,胸腺素(日达仙)1支900元,1个疗程,花费也在3-4万元间。根据洋人的要求,上述药物可反复使用,或联合使用,这样一来,巨额花消对工薪阶层的国人来说,已是天文数字了。3.先是一哄而
上,趋之若骛,后是逐渐冷清,门可罗雀。为求高额利润,西药一进国内,不少厂家蜂用而上,仿制生产,可到了临床,用了一段时间,不灵,只好认倒霉,曾几何时,磷甲酸、无环鸟苷、阿糖腺苷风靡一阵,现在却在惨淡经营。
4.花样翻新的治疗目的何在?乙肝治来治去,到底在治什么?
现在治疗乙肝的目的多种多样,有以抗肝细胞损害为目的的,有以免疫调整为目的的,有以抗病毒为目的的,有以抗纤维化为目的的等等。曾经认为乙肝的治疗重点就是抗病毒,就是让“大三阳”转为“小三阳”,重点放在e抗原的转阴上,几经努力,一些患者确实转阴了,但其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加重了,原来这种阴转常常是由于病毒变异造成的。乙肝病毒的基因结构,有不同的编码区,每个编码区都发生变异,病毒在药物压力下也可产生变异,以逃避免疫监视,乔装打扮起来,让你打不着它,它好变本加厉地破坏捣乱,看起来病毒转阴也不全是好事,现在临床上不仅发现大量的“小三阳”重病号,也发现了许多仅仅只有“一阳”(核心抗体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这些事实的确让医务人员感到头痛。既然抗病毒治疗疗效难以确切,只好转向抗纤维化治疗,以阻断病情向肝硬变方向发展,于是中草药再次吃香,虫草、鳖甲、丹参等等制剂不断出现,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早期肝硬变是可逆的,中草药制剂可降解肝纤维化组织,但是,如果肝内潜伏的病毒无休止的破坏,肝纤维化也会不断产生,光是降解、分化,无异于扬汤止沸。广大患者更是迷茫。有的医生说,慢性病毒携带者有必治疗,有的却说 一定要抓紧治疗;有的说该用干扰素,有的说该用胸腺素,有的说该用拉米夫定,真不知该听谁的好。至于慢性乙肝的疗效标准,也是难以定夺,现在住院病人的临床痊愈指标是肝功恢复正常,这实际没什么作用,出院不入,肝功能就再次波动起来,国家颁布的基本治愈标准要求病毒复制指标转阴并稳定1年以上,这标准很难达到,即便是达到了 ,未必都是好事,乙肝治来治去,到底在治什么?真让人琢磨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