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召开的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与肝病学术会议上,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再次成为会议讨论焦点。与会专家在强调综合治疗(包括抗病毒、保护肝脏功能、改善症状、防止肝纤维化、调节免疫系统等)时,一致认为最关键的治疗是病原治疗,即能清除乙肝病毒(HBV)的抗病毒治疗。因为病毒的持续感染是病变进展的根本原因。所以,欲获得治疗慢性乙肝的最佳效果,合理使用抗病毒药至……
辅助用药 相得益彰
在使用抗病毒药治疗乙肝的同时,不能轻视辅助药物的配合。
肝病患者要尽可能地保护肝脏的贮备功能。一方面用药保护和滋养肝细胞,促进肝细胞的再生,或改善肝内微循环,减少纤维化;另一方面要避免加重肝脏负担的任何因素,防止肝脏进一步损害。由于乙肝的发病、病程和病人个体的差异,因此在使用抗病毒药的同时,应针对不同情况,抓住主要矛盾,全面统筹,合理使用辅助药物,才能相得益彰,提高和巩固疗效。辅助药物常选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维丙胺、肌苷、齐墩果酸、葡醛内酯以及适当补充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铁、锌、钙等。
中药抗毒 不容忽视
研究表明,许多中药有抑制HBV的作用,在统筹使用保肝抗病毒药的过程中,合理选用这些中药可以提高HBV标志物的转阴效果。如对HBsAg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中药有:贯众、黄药子、虎杖、白花蛇舌草、大黄、板蓝根、黄芪、连翘、巴戟天等。对HBV-DNA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有:蚤休、山豆根、丹参、赤芍、何首乌、败酱草、土茯苓、苦参、龙葵、紫草、姜黄、女贞子、苡仁、茯苓、金钱草等。
选用中草药的原则是:既要考虑药物的传统性味、归经、功用和主治,又要结合现代研究成果,这样才能更切中病情实际。另外,在消除或减轻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方面,中药也能派上用场。如对干扰素的流感样副反应,以及对拉米夫定的反跳和诱导病毒变异的负面作用,常以小柴胡汤为主对抗之。山东青岛市疾病控制中心在实验研中,从病原学角度直接观察到小柴胡汤对HBsAg、HBeAg等有抑制作用,使肝脏病理组织学方面得到改善。临床研究显示,该方药能较好地改善乙肝症状和体征,改善肝功能,促使某些乙肝病毒标志物阴转,能抗纤维化,调节免疫。这说明,中药在抗病毒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不容忽视。
值得一提的是,中药也是药,当用量过大或用药过久,即可出现副反应甚至中毒。因此,使用中草药必须谨慎选择,掌握合适剂量、适当疗程、配伍合理、组方简练,才能与其他抗毒药物协力发挥最佳效果,达到预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