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久治不愈的乙型肝炎患者,药费已经花费了8万多,仍不见一丝好转。我还非常年轻,有很多事情等我去做,希望给我介绍一些有关乙肝方面的医药信息,好早日战胜病魔。台湾嘉义荣民医院胃肠肝胆科主任张立明医师乙肝在台湾通常称B型肝炎,若说B型肝炎是中国人的特产之一,其实在不为过,因为大部份的人都曾经感染过。B型肝炎的四种病情:B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时,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会……
HBV无症状携带状态,通常是HBV慢性持续感染自然病程的早期阶段,处于免疫耐受期。这个时候病毒复制活跃,病毒血症明显,但肝功能正常,肝组织损害轻或缺如,大多没有症状。这类人群不需要特别治疗,目前也没有特异治疗方法。能如常工作、学习,没有必要长期服用所谓保肝药物,解除思想负担,并进行定期随访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者的治疗,难度仍然很大。适当休息、合理营养、戒酒、对症支持治疗仍然是主要原则,即因人而异。病者的活动量应以不感觉疲劳,难以恢复为宜,合理营养应使体重维持正常范围,饮食多样化,不偏食。含酒精饮料有害无益,戒之为宜。免疫调节、退黄、改善血浆蛋白、护肝等不同种类药物,以及形形式式的生物技术产品,琳琅满目,五花八门。
虽然绝大多数获国家药政部门批准上市的药物,使用还是安全的,少数如联苯双酯一类.降酶效果是肯定的,但不少产品在家在疗效上不尽人意,肝炎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还未被充分认识,我人们还没有充分把握说哪一种产品对哪一类病人肯定有好处或无效。显然,过多、过滥用药,利少弊多,钱花了,病却未治好,反而对病者无益。
对于一般门诊病者来说,根据病者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两三种主要药物,使病情能长期稳定,病者能正常生活、工作、学习,也就达到现阶段的目标了。要求彻底治愈,目前来说对大多数病者是不现实的。所谓能使“抗原、抗体清除”、“大小三阳转阴”一类的说法,乃是无稽之谈。别的不说,光说抗体中的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在HBV感染后就出现,长期存在,甚至终生可检出,这是机体的一种正常免疫应答。
当前在慢性肝炎治疗的另一重要方面是肝纤维化的阻止与延缓,从而控制或阻止肝硬化的发展进程,使病情稳定下来。干扰素对一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有效,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于扰素治疗必须选择好适应病例,足够的治疗剂量与疗程,才可能获得满意效果,不宜盲目应用。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世界各地已应用多年,我国也逐步推广。干扰素对—部分病人有较确切效果,而且成为当前特异治疗最主要手段。仅干扰素也并非万应灵丹,且价格较昂贵,需要很好地掌握应用指征与方法,才能有较大成功机会。 治疗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治疗对象的合理选择,适当的剂量与足够的疗程。严密的观察随访,治疗应答的分析与判断,不良反应的发现和处理同样亦至关重要。处于免疫耐受阶段的无症状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状态,干扰素治疗效果差,不是合适对象。干扰素主要用于处在免疫应答及炎症活动阶段的HBV慢性感染者。具体说,病者丙氨酸转氨酶(正常值上限之2-10倍);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或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不太高(100ng/L以下)的慢性乙型肝炎病者,适合用干扰素治疗。当然还应该是没有相应禁忌症的病人。这种情况下效果会较好。若病情已是明显肝硬化,甚至已经处在失代偿期,通常不考虑应用干扰素。目前亚洲地区(包括我国)的标准治疗方案是每次注射3-5MU,每周3次,连用4-6个月。经验表明较大剂量如每次4.5-6MU,每周3次,连用6个月以上,效果较好。但是,较大的剂量使经济负担加重,不良反应也较为明显。另—方面,低于每次3MU的剂量,一般认为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不大。但是应明白,现阶段各种治疗方法还很求达到清除HBsAg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