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认为,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是造成乙肝慢性化的根本原因,因此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一、哪些病人应该抗病毒治疗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人,如果转氨酶升高或者肝活检证实肝组织有明显慢性炎症,同时血清乙肝e抗原、HBV-DNA阳性者,都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果转氨酶正常并且肝活检未发现肝组织有明显炎症活动,虽有血清e抗原或者HBV--DNA阳性,只表明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或者……
我国科学家发现,中国人感染病毒后,白细胞产生的α干扰素主要是α1b型干扰素,因此α1b干扰素尤其适合中国人使用。它更符合中国人的自然状态,副作用低。我国由深圳科兴公司生产的α1b干扰素(商品名为赛若金),现已成为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
2.核苷类似物
核苷类似物中代表药物是拉米夫定。拉米夫定能抑制乙
肝病毒复制,但缺乏免疫调节功能。拉米夫定在用药的早期能迅速抑制乙肝病毒,使血清 HBV--DNA水平很快下降。但是,该药的完全应答率不太理想,治疗一年约 20%的病人达到完全应答,但停药后容易复发。另外,拉米夫定用药超过六个月就有可能会引起病毒变异,病毒变异的发生率随着用药的时间有递增的趋势。
总之,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医疗“工程”,因此必须在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指导下进行。同时,医生和病人之间应密切合作,重视复查、随访,让医生能及时了解治疗反应,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乙肝新疗法
前不久,我院就一个需行肾移植术的患者术前准备工作,组织有关医生进行讨论。该患者肝功能正常,却是一个乙型肝炎病毒HBsAg携带者。按以往经验,有乙型肝炎感染的接受肾脏移植者,其治疗效果及预后均较差。我根据目前国内外最新进展,提议尽快给该患者应用拉米夫定。建议被采纳了。目前,患者移植后情况良好。
拉米夫定,一种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拉米夫定的出现被称为乙肝治疗上的第二次突破。
一提起乙肝,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
传染病。其实,该病被人们发现的时间并不算长。1965年.当时的美国太空署科学家布伦伯格博士在研究中发现一种和肝炎相关的蛋白质抗原,便取名为澳大利亚抗原,最后被统一确定为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 (HBsAg),这就是乙型肝炎病毒最著名的标志物。布伦伯格博士的发现,开创了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的新纪元,他亦因此而获得1976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从那时起,生物科学家和医学专家就不断对乙肝的病毒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作不懈的研究,不断寻找新的治疗药物和新的疗法,试图像消灭天花一样消灭或根治它。虽然出现过不少治疗方面的药物,但大都因为作用机理不清或疗效不佳而被淘汰。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干扰素的出现,才有了乙肝治疗领域的第一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