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中健网 中健网首页 肝病频道 乙肝 查看内容
乙肝可用的抗病毒治疗
时间:2006-12-4 23:55   来自: 中健网·疾病   原作者: 佚名

关键词]乙肝病毒学的发展飞速,目前除甲、乙、丙、盯戊型肝炎病毒,已被公认是致病毒性肝炎的嗜肝病毒。关于"庚型肝炎病毒"和新发现的TTV(含其变异株SANBAN、YONBAN等)、SENV(TTV相关病毒)、TLMV(TTV样微小病毒)、CAV(鸡白血病病毒)有报导可以引起肝炎病变,但目前尚未被公认为嗜肝病毒。例如"庚型肝炎病毒"的名称,未……


关键词]乙肝 

    病毒学的发展飞速, 目前除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已被公认是致病毒性肝炎的嗜肝病毒。关于"庚型肝炎病毒"和新发现的TTV(含其变异株SANBAN、YONBAN等)、SENV(TTV相关病毒)、TLMV(TTV样微小病毒)、CAV(鸡白血病病毒) 有报导可以引起肝炎病变,但目前尚未被公认为嗜肝病毒。例如"庚型肝炎病毒"的名称,未经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命名, 现合理的名称是 GBV-C/HGV, 最近研究认为它不在肝内复制, 它在亚洲感染率达 11.7 %,可经血液传播, 但亚洲各国献血员不做GBV-C/HGV筛选, 未发生"庚型" 肝炎流行。关于TTV,SENV等, 北京地坛医院何忠平报导, 慢乙肝病人595例血清中,TTV阳性17.8%,SENV阳性88.2%,但在健康人中95例TTV阳性19.8%,SENV阳性85.1%,在慢均乙肝中TTV与SENV阳性率分别和健康人组比较,P值分别为0.421和0.177, 皆大于0.05, 健康人与慢乙肝病人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所以公认的嗜肝病毒仍为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常见嗜肝病毒中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病毒在短期内被机体免疫清除,以对症治疗为主,可以不用抗病毒治疗,丁型肝炎病毒是缺陷病毒,必需依附于乙肝病毒蛋白才能复制,没有HBsAg存在丁肝病毒也就不能复制, 乙型和各型肝炎病毒感染后, 部分病人可转为慢性肝炎, 可发展至肝硬化, 少数转为肝癌,所以本文重点在乙型肝炎病毒的抗病毒治疗。 

     一. 乙型肝炎: 

    我国人口中HBsAg阳性者达97.6%,约近1.3亿人,虽然全国在新生儿中大力普及乙肝疫苗的接种,但仅8-10年,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乙肝免疫注射的新生儿, 至5岁时, 乙肝的HBsAg阳性率, 比以前未乙肝免疫的5岁儿童减少20倍, 由于这类人口组成尚属少数, 所以尚未明显影响总人口的带毒率,以前估计慢性乙肝现症病人约1000万,由于目前诊断水平的提高,经济条件的好转,对亚临床和轻症慢性乙肝发现增多,现在估计现症慢性乙肝病人约为3000万人,我国致肝硬化和肝癌主要是乙肝,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但抗乙肝病毒治疗在国内外尚无特效药物,只有抑制慢乙肝病毒复制的部份有效药,如干扰素、核苷类似物、氧化苦参碱和免疫增强剂等。 

    (一).抗乙肝病毒的难点是: 

    1. 乙肝病毒吸附于肝细胞膜, 经脱衣壳后HBV DNA进入肝细胞浆, 进一步进入肝细胞核内,形成乙肝病毒的CCCDNA(共价闭合环状DNA), 它是HBV复制的模板, 复制时先产生mRNA, 在细胞浆内翻译成HBV蛋白,如HBsAg,HBeAg,HBcAg,HBV DNAP,PreS1,PreS2等, 另一条路径是经过HBV的前基因, 由 DNAP(DNA聚合酶)逆转录为负链HBV DNA 正链HBV DNA 双链HBV DNA, 和HBV蛋白结合包装成为乙肝病毒颗粒, 由出芽方式排出细胞膜外, 至血循环或再侵入未感染的肝细胞,再发生HBV复制循环。造成治疗困难的是CCCDNA顽固地存在肝细胞核内, 它的半哀期很长, 同时它又可随着肝细胞的分裂而进入新的肝细胞, 另一方面目前很难控制乙肝病再侵入未感染乙肝病毒的肝细胞, 形成新的核内CCCDNA, 造成当前难治的核心问题, 现有的抗病毒药, 主要作用于cccDNA以下的复制期。虽有报导某某药能减少cccDNA, 但多为间接作用, 直接抗cccDNA的药物尚未发现。 

    2. HBV容易变异:HBV是逆转录病毒, 利用自身DNAP复制, 但这种酶缺乏自我校正作用, 在复制过程中每年核苷酸的代替率高达2.1x10-4/nt,当机体免疫系统对己感染的野株(自然株)HBV产生强力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后,野株HBV被抑制复制,而变异株可以逃逸已形成的抗病毒免疫力, 变异株从劣势逐渐成为优势株,机体对高滴度的变异株也会产生免疫应答, 去清除病毒,造成肝脏再损害; 对抗病毒药物的长期应用, 同理也可产生耐药的变异株, 从劣势逐渐成为优势株, 同理也可产生肝组织的再侵害。在自然的条件下,常见的有前C基因, C基因和C启动子变异, 发生HBeAg阴性, 而HBV DNA仍在显著复制的慢性乙肝, 在亚洲地区多见, 因为HBV DNA的基因型可分为A、B、C、…H, 八个型,B和C型容易产生C基因变异, 在亚洲主要为B,C型, 而欧美B,C型只百分之十几, 我国绝大多数为B,C型,C型多于B型, 如广州南方医院侯金林报导国内45株HBV DNA分析,B基因型占36%,C型占64%,北京地坛医院王小红报导,155例乙肝病人,HBV DNA的基因型,A型1%,B型30%,C型50%,B+C型15%,其中95%的乙肝病人是B和C基因型。 

    所以我国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约有这种变异株的慢性乙肝,HBeAg阴性抗HBe阳性,HBV DNA仍明显复制的慢乙肝约占1/4左右, 造成治疗困难, 其他如S基因等的变异株少见, 未造成临床治疗的难点。 

    3. HBV感染后常引起人体免疫系统对HBV的免疫耐受和部分耐受, 很难激活机体对HBV的特异免疫, 去清除病毒, 也是慢乙肝难治点。 

    (二). 现有的抗乙肝病毒制剂, 主要作用于CCCDNA以下的复制阶段, 如α-干扰素, 核苷类似物, 氧化苦参碱等。 

    1. 干扰素: 主要可分α,β,γ三种, 抗肝炎病毒有效的是α和β, 它们可结合于同一种细胞干扰受体的不同侧面位点, 作用相似, 后者抗病毒作用不如IFN-α, 所以已很少使用, 关于IFN-α的亚型, 已发现有20多种, 临床上常用的有IFNα-1b, IFNα-2b, IFNα2a, 复合IFNα-Co1, 皆为基因工程生产, 白细胞生产的干扰素己被禁用。近年来己研究成功干扰素和聚乙二醇结合成为缓释剂(Peg-IFN), 只需一周注射一次, 保持血中有效IFNα浓度, 疗效会提高, 目前正在国际协作进行Ⅲ期临床试验, 用于乙肝治疗为期不远, 现有罗氏公司生产的Pegasys(Peg-Interferonα2a),先灵葆雅公司生产的Peg-Intron A(Peg-Interferonα2b) 。 

    (1). IFNα的抗病毒的作用机理有两个方面: 

    一是: 调节机体免疫, 加强辅助T细胞1型(Th1)作用, 分泌IL-2等细胞团子, 促使产生HBV特异细胞毒T细胞(CTL) 和自然杀伤细胞(NK) 的活性, 又刺激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 增强细胞免疫, 同时IFNα促进细胞膜上HLA的表达, 使TCL更易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这是干扰素抗HBV的主要方面。 

    二是: IFNα和细胞膜上干扰素受体-1(IFN-R1) 结合,诱导细胞内染色体产生抗病毒蛋白, 可通过两方面作用, 一是诱导2'-5' 寡腺苷酸合成酶(2'-5'-AS) 去诱导RNA酶L活化, 水解mRNA, 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另一方面通过活化蛋白激酶(PKR), 磷酸化起始因子(Eif-2a), 使起始因子无功能化, 阻断了mRNA翻译的启动, 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 

     (2). 普通干扰素临床治疗乙肝的应用 

    急性成人乙肝病人中应用: 成人急性乙肝很难诊断, 常和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期内, 因某一因素引起较强免疫清除时, 起病很像急性乙肝, 这类病人可能产生e抗原的血请转换, 但HBsAg不会转阴。而正真成人急性HBV感染(发病前血清乙肝各抗原抗体皆阴性, 或肝穿话检证实为急性乙肝), 全愈率约90%(HBsAg转阴, 产生抗HBs), 一般不必应用干扰素, 目前有文献报导, 如急性乙肝, 病期3个月, ALT已下降至正常3倍左右, 黄疸己消退, 但HBsAg仍阳性, 可能转入慢性(约10%), 即开始应用干扰素治疗, 有可能减少慢性化。目前正值探讨应用阶段。 

    慢性乙肝应用干扰素α治疗应作为首选药物之一, 剂量以前每次3MIU肌内或皮下注射, 隔日或每周3次, 共4--6个月, e抗原的血清转换率在30%左右, 现主张每次5MIU疗程6个月, 可提高e抗原转换率30-40%, 国外现有用10MIU/次, 但地坛医院曾用10MIU/次, 每周3次治疗24周, 未见明显优于5MIU。开始应用干扰素一般主张有2--4周诱导期, 即每日注射, 可以提高免疫应答, 初几次可先用3MU过渡, 流感样症状减轻后, 再加大至5MIU。治疗6个月, 如HBeAg和HBV DNA量有明显下降或接近转阴, 疗程可适当延长。干扰素治疗8周左右, 有的在12周左右, ALT上升是免疫应答效应, 应继续治疗, 如ALT过高, 超过350 u/L以上, 暂仃数次注射, 待ALT下降继续用药至一个疗程。 

    干扰素治疗慢乙肝疗效预测, 治疗8--12周, ALT有所上升, 或下降接近复常, HBeAg相对量明显下降, HBV DNA定量下降2个log以上, 预后较好。一般认为治疗前ALT >200u/L比 < 200u/L疗效好; 肝炎病程少于5年; 非母婴传播和非幼年感染者; 无明显肝纤维化者疗效较好。对免疫耐受期的HBV携带者几呼无效。 

    对HBeAg阴性, HBV DNA复制活跃的变异乙肝, 干扰素治疗, HBV DNA的持久应答率仅只20%左右。应改用联合治疗, 或其他抗病毒药。 

    干扰素治疗乙肝, 有持久疗效, 可提高生存率, 减少肝硬化和肝癌发病率, 据 Shi-Ming Lin et al 认为干扰素经系统治疗后, 有持续后效应, 101例慢乙肝随机分为两组,67例干扰素治疗组, 34为对照组, 治疗结束时干扰素组e抗原血请转换率为42%, 对照组为24%, P<0.05, 随访11.5年, 治疗组HBeAg未血请转换者39人, 其中22人(56%)又血请转换, 约60%发生在第2年, 80%在5年内, 对照组未血清转换者22例中只5人(19%)继续HBeAg血清转换, P<0.05, 发生原发性肝细胞癌者, 治疗组1/67(1.5%), 对照组4/34(12%), P=0.013, 生存率在治疗组中为98%, 对照组为57%, P=0.018。 

    干扰素α治疗儿童慢性乙肝, 指3岁以上儿童, 可用1MU至3MU, 每周3次, 疗程4--6个月, 椐北京儿科报导, 疗效优于成人。 

    干扰素α的不良反应较多, 应用中应密切观察, 如常见的流感样综合症状, 白血球, 血小板下降, 如白血球下降达3x109/L以下, 中性多核细胞达1x109/L以下, 应暂仃药一周观察, 如有上升可续用, 但应密切观察。 其他如原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可加重或显露, 甲状腺病, 糖尿病, 心律不振, 中毒性肾病, 视网膜炎, 精神抑郁, 儿童长期应用会影响生长发育等等。 

    干扰素治疗乙肝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应用于HBV复制期, HBeAg阳性, 或HBV DNA阳性, 同时ALT异常病人。 

    干扰素不适宜应用者, 如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症, 血清黄疸 >2倍正常值上限, 失代偿性肝硬化, 自身免疫性疾病, 有重要脏器病变(严重心、肾疾病, 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 神经精神异常等) 。特别要提出的是肝储备能力问题, 因干扰素治疗会增强免疫, 去清除已感染HBV的肝细胞, 如肝损伤已达维持人体代谢的临介水平, 可能会造成重症肝炎。 

    长效干扰素: 治疗慢乙肝正在国际协作临床多中Ⅲ期试验, 估计会有较好的结果, 详见丙型肝炎的治疗。 

    2. 核苷类似物: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乙肝从第一代发展到目前的第二代产品, 

    第一代: 主要有: 无环鸟苷Acyclovir, 更昔洛韦Ganciclovir, 和利巴韦林Ribavirin, 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 等 

    第二代: 主要有: 法昔洛韦Famciclovir, 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 阿地福韦Adefovir, 恩替卡韦Entecavir, 等 

    (1). 拉米夫定(LAM): 化学名2'3' 双脱氧硫代胞嘧啶的左旋镜像体, 口服吸收迅速, 空腹口服1小时血浆即达峰值, 生物利用度大于82%, 吸收后分布组织广泛, 约70%以上以原型由肾排出, 约10 % 由肝脏代谢, 细胞内的半衰期是17--19小时, 所以一天只服一次, LAM进入肝细内经磷酸化, 成为三磷酸LAM, 竟争抑制HBV聚合酶, 使HBV的前基因mRNA不能逆转录为负链DNA, 同时又抑制负链向正链DNA和双股DNA复制, 所以抑制了HBV DNA产生, 但它不能抑制从cccDNA复制的mRNA再复制HBV蛋白(HbeAg,HbsAgHBxAg), 所以临床上HBV DNA的下降速度与HBeAg下降不是同步。 

    临床上应用LAM的适应症是年令大于12岁的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复制活跃, 即ALT升高, HBsAg阳牲, HBeAg阳性或阴性, 但HBV DNA 定量法阳性(按各试剂说明), 一般认为HBV DNA定景 >105拷贝/ml, LAM的剂量 100mg每天一次, 一般3--7天HBV DNA 下降大于75%, 2周可下降95-99%, 4周一般可达到血清HBV DNA阴性, 短期用药, 仃药后一个月, HBV DNA抑制消除, 又回至治疗前水平, 所以用药必须一年以上, ALT约在用药3个月后逐渐复常, 同时肝组织炎症损害减轻, 进行性的肝纤维化也可减轻, 而临床不良反应轻微, 安全性好, 服用方便是本药的最大优点。 

    LAM治疗, 抗病毒疗效主要看HBeAg的阴转和血清转换为抗HBe阳性, 治疗前ALT高的转换率高, 最近在亚太胃肠周中Guan报导, LAM治疗5年的观察, 其HBeAg血清转换率, 从1--5年分别为22%,29%,43%,45%,50%。其中产生YMDD变异者转换率较低, 分别为10%,18%,28%,30%,38%。而无YMDD变异者中转换率较高, 分别为50%,56%,78%,78%,78%。 

    LAM治疗中HBV DNAP发生变异, 主要为YMDD(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 段的蛋氨酸被其他氨基酸取代, 有三种组合变异, 一种是单纯YMDD中M(552密码子) 被I (异亮氨酸)取代, 成为YIDD, 第二种是YMDD中M被V(缬氨酸) 取代, 成YVDD, 同时在B区528密码子L(亮氨酸) 被M取代, 第三种是YMDD变异为YIDD, 同时有B区528密码子L(亮氨酸) 被M取代, 这三种是LAM治疗中最常见的YMDD区变异。椐Guan报导用LAM时间越长变异率越多, 用药1--5年每年发生YMDD变异检出率分别为24%,42%,53%,67%,69%,产生YMDD变异继续用仍有部分HBeAg血清转换, 见上段。 

    关于YMDD变异, 椐最近研究, 除LAM可诱生YMDD变异外, 主要是生物自然生存规律, YMDD变异株原在机体中存在, 为极少数, 不易检测到, 便当LAM治疗后对野生株高度抑制, 耐药株逐渐从极少数转为劣势, 再由劣势发展为优势株, 一般认为YMDD变异株, 它的致病力较低。变异株的发生多在疗程6--9个月后, 病人多数ALT正常, 少部分病人ALT轻度升高, 无黄疸, 临床症状轻微, 可以继续服用, 仍可以得到一定比率的e抗原血清转换, 近来也有个别报导YMDD变异株引起肝炎加重者, 应引起临床重视, 应加强对YMDD变异的临床研究和治疗。目前发现有个别为原来就耐LAM者, 应用LAM后,3-6个月, HBV DNA定量无明显影响, 原因待进一步研究, 这类病人可不必继续用药, 改其他药物疗。LAM治疗后发生YMDD变异外, 还可有528位点上变异。 

    LAM治疗慢性乙肝, 要多长疗程, 何时才能仃药, 这是临床医生考虑的难点, 当前研究认为, HBeAg阴性的慢性肝炎, 疗程只少2年以上, Fung报导, 应用2年, HBV DNA(PCR) 阴转率75%, ALT复常率92%, YMDD变异出现率36%, 但至今尚无仃药后长期随访的可信报导, 如治疗一年ALT和HBV DNA无明显下降者应仃药, 改用其他抗病毒治疗, 也可加用其他抗病毒药。HBeAg阳性慢性乙肝的治疗, 疗程只少1年, 主要看HBeAg是否血清转换, 如血清转换, 应再延长治疗6个月后仃药, 如治疗1年HBV DNA阴性, HBeAg阴性, 抗HBe尚未阳转, 或HBeAg相对定量已明显下降和接近阴性, 应继续用至e抗原血清转换。如治疗1年HBeAg仍阳性, ALT和HBV DNA无明显改善者, 应仃/改/加其他抗病毒治疗。 

    关于HBeAg血清转换后的仃药时间, 最近Sung pil报导, HBeAg血清转换后持续用LAM超过6个月, 2年随访, 持续保持率为90%, 如少于6个月, 保持率只20%, 所以建议HBeAg血清转换后最好续用LAM 6个月再仃药。 

    在LAM治疗期每3个月必须检测肝功能, HBV DNA定量, HBeAg和抗HBe, 以早期发现YMDD变异和病情变化, 决定治疗方案。如个别病人HBeAg尚未转阴, 病情加重, 应查明原因, 准对原因处理, 加强保肝治疗, 切勿马上仃LAM, 引起野株复制反弹, 激发免疫清除, 反而加重病情, 这时加用其他安全抗病毒药为妥。 

    仃LAM后更应随访只少6个月以上, 尤其对HBeAg未血清转换者的仃药, 更应加强仃药后医疗监护, 有20%--30%病人, 因HBV DNA反弹, 机体又进入清除期, ALT上升, 肝脏炎症进展, 发生时问约在仃药后2,3个月, 个别发生在6个月左右, 其中转为重症有黄疸肝炎者约占1%,应即时对症治疗, 必要时加用其他抗病毒药, 甚至两用LAM。 

    目前有学者正在探索LAM和其他抗病毒药或急疫促进剂联合治疗, 可提高疗效, 减少变异病毒发生。为了停LAM引起反跳, 有人主张停药前后加用具他抗病毒药或免疫促进剂, 以防复发。 

    LAM治疗特种乙肝病人中应用, 如 失代偿乙肝, 重症乙肝, 肝移植, 其他脏器和骨髓移植, 免疫抑制治疗和免疫缺损病人治疗, 己提到重要地位。 

    失代偿乙肝和活动性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 ALT升高, HBV DNA复制活跃, 用LAM可改善病情, 但国内尚未批准为适应症, 政策上不提倡应用, 但目前国外有文献报导, 可使HBV DNA复制抑制, ALT下降, 肝炎症状改善, 血清黄疸下降, 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改善, 但长期不能仃药, 出现耐药株, 只能等其他安全抗病药联合治疗。依历史数据比较, 肝硬化5年生存率55%, 失代偿肝硬化5年生存率14%, LAM治疗失代偿慢乙肝, 4年的存活率可达70%。 

    乙肝终末期, 在肝移植前应用LAM和移植后LAM联合高价抗乙肝球蛋白, 有保护新肝, 减少HBV再感染。 

    乙肝病人进行各种脏器移植, 骨髓移植和自身免疫病, 需要长期应用免疫抑制治疗者, 治疗前后应用LAM, 防止因免疫抑制治疗造成HBV高度复制, 使乙肝加重。 

    儿童慢乙肝FDA己批准应用, 3mg/Kg每日1次, 疗效与成人应用相似, 但我国SDA尚未批准, 所以目前不能应用。 

    (2). 泛昔洛韦(famciclovir, FCV), 治疗乙肝的适应症, 正在试验待批, FCM进入体内转为潘昔洛韦(penciclovir, PCV), 再转为PCV三磷酸盐, 对乙肝聚合酶有明显抑制作用, 500mg t.i.d. 口服16周, 约70%病人HBV DNA阴转, 但仃药后又回升至原来水平, 它在鸭乙肝中发现有降低cccDNA作用, 但在人HBV中未见有报导, 因抑制位点与LAM不同, 和LAM联合治疗可能有加强作用, PCV可产生耐药株变异, 其中HBV DNP的B区528位点变异, 与LAM相同, 所以对LAM引起变异株存在部分交叉耐药。 

    (3). 阿地福韦(adefovir, ADV), 国内尚无商品, 正在临床试验, 它进入体内成ADV三磷酸盐, 和HBVDNA聚合酶竞争抑制, 可掺入DNA而终止DNA复制, 因每日30mg-100mg, 可引起肾衰竭, 曾一度被否决, 目前国外改为每日10mg对肾毒性很小, 对LAM治疗中出现YMDD变异者应用ADV有效。ADV已径SDA批准, 正在做临床Ⅱ,Ⅲ期研究。在美国已被FDA批准作为治疗药品。 

    (4). 恩替卡韦(entecavir, ECV), 国内外尚无商品, 正在临床试验, 也是抑制HBV DNA聚合酶, 每日1mg即可使HBV DNA显著抑制, 与LAM对DNAP的作用位点不同, 所以对LAM治疗中YMDD变异有效。 

    (5). 单磷酸腺苷(Ara-AMP), 对LAM停药后的反跳, 病毒变异的治疗, 正在探索。 

    3. 膦甲酸钠(foscarnet,PFA), 有国产商品, 是焦磷酸盐类似物,通过非竞争性结合而抑制聚合酶活性,从而抑制病毒复制。国外曾报导治疗重型乙肝有效, 静脉应用4周, 能明显降低HBV DNA, 但仃药后和其它核苷类似药相似, HBV DNA回升到原来水平, 可试用于重乙肝。 

    4.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 OM), 是从植物苦豆子中提取的生物碱, 在体外试验, 应用HBV基因转染的 HepG 2.2.15细胞(能分泌HBV抗原和HBV DNA), 经加OM 50-2000ng/ml时皆可抑制HBsAg,HBeAg的分泌, 并与浓度/时间正相关, 在62.5-1000ng/ml有抑制HBV DNA分泌, 体外试验有抗HBV作用, 经九, 五对慢乙肝治疗研究, 王勤环等报导, 用博尔泰力(98%氧化苦参碱), 设随机对照临床治疗研究, 治疗组每日肌注博尔泰力6 ml, 共24周, ALT复常36.5%, HBeAg转阴36.5%, HBeAg血清转换25%, HBV DNA转阴42.3%, 仃药随访6个月, 疗效巩固, HBeAg阴性40.8%, HBeAg血请转换26.5%, HBV DNA阴性41.7%。不良反应轻微, 只肌肉注射每次6 ml和每日注射不易坚持, 目前已有口服制剂, 可以代替。 

    5.百赛诺(bicyclol), 体外实验也能抑制HepG 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HBV DNA, 保护细胞膜, 临床双盲对照试验, 口服25mg t.i.d 6个月和仃药3个月随访, ALT复常分别为53.5%;43.1%, AST复常48.7%;48.7%, HBeAg阴转20.8%;29%, HBeAg血清转换15.6%;20.1%, HBV DNA阴转41.4%;49.4%, 对治疗前ALT >200u/L者HBeAg血清转换为25.4%;38.1%, 对抗乙肝疗效, 尚待进一步临试验证实。 

    6.各种抗病毒药物, 单独治疗慢乙肝, 疗效皆有限, 今后联合治疗是必然趋势, 可有以下几种组合。 

    (1). IFNα和核苷类似物联合应用, 目前已认为IFNα+LAM治疗, HBeAg的血清转换率, 比单一用药高, 并能减少HBV变异。 

    (2). 各种核苷类似药联合应用。 

    (3). IFNα或核苷类似物和免疫增强剂联合应用。目前有报导IFNα+RBV可提高慢性乙肝的抗病毒疗效, 机理见下文。 

    (4). 国产抗病毒药和以上联合应用。 
 

收藏 分享 邀请
精彩图文
最新资讯
今日焦点
[第876期]让异物入气管伤害远离孩子
[第876期]让异物入气管伤害远离孩子
8月25日晚,北京儿童医院接诊一名因异物进入气管而危在旦夕的2岁儿童,经过
[第870期]土方治感冒是否可行?
[第870期]土方治感冒是否可行?
夏秋交际,早晚温差大,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感冒,有些人选择抗一抗就过去了,
[第866期]放线菌素D到底是什么?
[第866期]放线菌素D到底是什么?
近期,“放线菌素D”这一药品被炒得沸沸扬扬,从今年7月起,不断有来自福建
[第861期]夏末秋初蚊虫反扑如何应对
[第861期]夏末秋初蚊虫反扑如何应对
夏末秋初,蚊虫突然多了起来,气温下降加上雨水天气略多,为蚊子生长提供了
[第858期]从服务员烫顾客看烫伤处理
[第858期]从服务员烫顾客看烫伤处理
8月24日晚,温州林女士在一家火锅店吃火锅,要求男服务员加水时双方发生一
健康有道
[第168期]春季如何调养气血
[第168期]春季如何调养气血
胡冬菊 河北省中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擅长“清热、凉血、活血、止血
[第167期]“完全控制”哮喘,你该怎么办?
[第167期]“完全控制”哮喘,你该怎么办?
武蕾,主任医师、教授,河北省中医院呼吸二科主任,擅长运用中医理论及中西医结合的方
[第166期]告别失眠的日子
[第166期]告别失眠的日子
成立,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94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毕业后至今一直在河北
[第165期]水肿与肾脏的关系
[第165期]水肿与肾脏的关系
冯忖,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主治各种原发及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