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世界范围内非常普遍。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至2000年全球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已达到4亿。在我国,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约为10%,携带者超过1亿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病因,如在一项早期大规模研究中发现,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者发生肝癌的危险性是未感染者的223倍。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不断复帛,是造成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世界范围内非常普遍。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至2000年全球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已达到4亿。在我国,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约为10%,携带者超过1亿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病因,如在一项早期大规模研究中发现,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者发生肝癌的危险性是未感染者的223倍。
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不断复帛,是造成慢性乙型肝炎及其并发症主要原因。常规的对症治疗,如保肝降酶等,仅起辅助作用,而要控制病情发展必须进行病因治疗,即抗病毒治疗。应用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临床已应用20余年,结果证明,α-干扰素可延缓肝硬化的发生,降低肝癌的发生率。但是,普通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并不令人十分满意。因此,如何提高疗效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之一。
要提高疗效,六个方面至为重要。
一、有选择地用药
一般认为,α-干扰素对非母婴垂直传播,成人期感染、病程短、HBV-DNA水平低(可通过化验了解体内HBV-DNA水平)、既往有急性黄疸性肝炎病史的慢性乙肝等的疗效相对较好,而其他一些慢性乙肝患者,如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降低者、合并其他严重系统疾病者则不宜应用干扰素。
二、选择合适用药时机
已有较多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慢性乙肝的活动期,谷丙转氨酶(ALT)在正常值上限的2-10倍之间用药,可提高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三、以肝组织学检查作为参考指标
通常,肝组织学检查中,炎症明显者用α-干扰素治疗的疗效较好。但由于肝组织学检查需进行肝穿刺,属创伤性检查,在临床上尚不能普遍开展。
四、联合用药
已有报道,α-干扰素与胸腺肽等联合用药,可提高α-干扰素的疗效。
五、要有足够的剂量和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