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用具有疏通经脉、活血祛瘀的药物组成方剂;以祛除瘀血或蓄血症候的一种治疗方法,称为活血祛瘀法。瘀血证和蓄血证包括各种跌打外伤、瘀积肿块、瘀血内停之肢体顽固性疼痛、经脉瘀阻之半身不遂、产后恶露瘀滞不行、月经病如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等。活血祛瘀法可分为活血通络、……
一、定义
用具有疏通经脉、活血祛瘀的药物组成方剂;以祛除瘀血或蓄血症候的一种治疗方法,称为活血祛瘀法。
瘀血证和蓄血证包括各种跌打外伤、瘀积肿块、瘀血内停之肢体顽固性疼痛、经脉瘀阻之半身不遂、产后恶露瘀滞不行、月经病如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等。
活血祛瘀法可分为活血通络、祛瘀止痛、排脓消肿等。
二、作用
活血祛瘀法具有疏通经脉,行气活血,使血行通畅,蓄积消除,癌肿疏散,通络止痛,排脓生肌等作用。
活血祛瘀法的药理作用,经现代药理研究已基本证实的主要有:
最主要的作用是改变血液流变学指标:如调整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等作用,从而改善了血液循环,尤其是解除了微循环的障碍,从而恢复或改善了病变组织、器官等的血液供应,使这些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得以恢复。几乎所有的活血祛瘀药都有这方面的作用。
其他的作用如:镇痛,抗感染,抗炎,解热,抑制结缔组织的增生,促进增生
性病变的软化和吸收,抑制体内变异细胞的生长,抑制变态反应,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等。
前文已提到,通过对乙肝的病理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乙肝患者的肝脏都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的病理改变。这是由于病变后局部炎症性渗出、变态反应、红细胞聚集、免疫细胞浸润等反应,使患者血液的粘稠度升高,则血流瘀滞而出现微循环障碍,即出现了“脉络瘀阻”的证候。解除或者改善局部的微循环障碍,使受损害的肝细胞得到修复,才能使
肝病较快得到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