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疏肝解郁法属于和解法的一种治法。疏肝解郁也称为疏肝理气,又称疏肝。运用具有疏泄、和解作用的药物或方剂以疏散肝气郁结的治疗方法,称为疏肝解郁法。二、作用疏肝解郁法具有分消走泄,调理气血,调和肝脾,疏导经络,理气宽中,开达气机升降出入等作用。……
一、定义
疏肝解郁法属于和解法的一种治法。疏肝解郁也称为疏肝理气,又称疏肝。运用具有疏泄、和解作用的药物或方剂以疏散肝气郁结的治疗方法,称为疏肝解郁法。
二、作用
疏肝解郁法具有分消走泄,调理气血,调和肝脾,疏导经络,理气宽中,开达气机升降出入等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疏肝解郁法一般有抗菌、解热、消炎、中和毒素、利胆、保肝、调整胃肠功能、调节
内分泌、调节免疫系统、调节体液、调节
神经系统功能、抗抑郁、镇静、镇痛、解痉等作用。
三、适应证
可用于乙肝见有肝气郁结表现者。证见两胁胀痛,或流窜作痛,情志不遂时尤甚,暖气频频,泛酸呕吐,或呕出黄苦水,急躁易怒,
失眠多梦,少腹隐痛,大便溏泄,便后不爽,不思饮食,或胁下有症瘤痞积,聚散无常,或流窜不定,脉弦等。
若患病后情绪不佳,郁郁寡欢,自然容易出现肝气郁结的表现。肝气不舒,气机郁滞,则胁肋胀痛。无形之气聚散无常,所以流
窜作痛。肝气犯胃,脾胃壅滞,则暖气纳少,脘痞腹胀。肝郁气滞,胸阳郁而不得宣泄,所以有胸闷太息,心烦易怒。气机郁滞,日久化火,所以见大便干结、小便黄等郁热伤津的表现。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等症也是肝郁化火的表现。
肝气郁结证候在乙肝中也是较为常见的。因为在乙
肝病变过程中,湿热熏蒸,或痰瘀交结,或情志不遂,尤其是患者患病后情绪不良等因素,均可使气机不畅,经络受阻,出现肝气郁结的表现。所以,疏肝解郁法在乙肝的治疗中也运用得比较多。
四、常用药物
柴胡、白芍药、青篙、青皮、香附、法半夏、佛手、台乌药等。
中药学里并没有介绍和解药的专门章节。以上所列的药物分别归属于解表、平肝、理气等有关章节。